統派人士頗愛誇噓「中華民族是最具包容性的民族」。這個說法不管在句法上或邏輯上都是說不通的。第一個問題是根本沒有「中華民族」這個東西。現代的民族觀念也不過才兩百年而已,而「中華民族」這個口號也不過是孫文於1918年所寫的「三民主義」中才開始提倡的。他把「中華民族主義」界定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但我們都知道,只有漢滿可說共和,外蒙獨立了,內蒙及回族處於被壓迫的狀況,而藏人的受苦受難令人不勝唏噓,如何說有五族共和的「中華民族」呢?若我們將此句改為「漢文化是一個有包容性的文化」,則多少有其真實性。不過那也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
羅馬帝國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帝國。東西羅馬帝國(27 BC-1453 AD)被史家僉認是很有包容力的帝國。軍力強大是羅馬帝國一直能擴張的原因之一,而其軍事將領不乏本土的義大利人,也諸多有猶太人、希臘人及敘利亞人。在二世紀的羅馬有許多鉅富及強人是北非及西班人。而羅馬帝國前後共有147個帝王。在這些帝王中許多不是義大利本土人,而是在西班牙、法國、希臘、北非及敘利亞地區產生的,而也甚至有奴隸的後代。(當今的美國歐巴馬總統是非裔後代,其太太Michelle則是美國奴隸的後代)。羅馬帝國的包容力可見一斑。
與羅馬帝國約同時的唐朝(618-907)是個盛世,也是包容力強的時期。據估計,盛唐的首都長安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外籍人士。這裡面有商人、學者,使者、僧侶、傳教士,而搞不好也有背包客。這些外籍人士自然豐富了唐朝的文化,其影響唐文化的文學、科技、音樂及飲食是不能忽略的。有容乃大可是一個適當的註解。
要了解當年長安的盛世,我們可以拿當今的美國做個對比。美國是當今全球的首富、首強。約約市的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屬外籍人士(foreign born)的。除了觀光客外,我們在洛杉磯地區也不時聽到不同的語言之使用。依最近的人口普查顯示,洛杉磯郡中的人口中有35.6%是foreign born,而全加州的foreign born比例是27.2%。移民豐富了美國的文化,也幫助了美國於學術界及科技界執世界之牛耳。
中華文化如今不但不再見包容力,反而變成心胸狹窄,目光如豆的卑劣文化。我們且以漢藏關係來看。中共政權對藏人的迫害可說是欺詐一貫, 趕盡殺絕。藏人的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一再的強調,他並不追求西藏的獨立,但只希望能求取西藏文化的自主與延續。即使是這麼謙卑的要求也遭到中共政權的一貫打壓並指控這位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為「達賴集團」。唐朝盛世已不再,而中華文化是越來越往下坡走了。
盛世的美國人是強調「明天會更好」的,台灣人也應做如是觀。只要我們努力,台灣的明天是會更好的。走下坡的中華文化人是不會有那種觀念的,倒底漢唐盛世已是過去的事。中國人不是喜歡說「一代不如一代」嗎?這種說法其來有自,因為中國的盛世已不再,自然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Filed under: Uncategorized | Tagged: 包容, 台灣, 唐朝, 中華文化, 中華民族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