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區。標準時間 —-時區的政治意味

《西遊記》中提及「天上一天,人間一年」,而日本的童話「浦島太郎」也有浦島太郎遊龍宮,遊玩三天而已,但回來時人間已過三百年的故事。佛教中也不乏天界與人間在時間上的不同。人間有很多的不平等,但時間對每個人都是一樣對待的。但在如何界定時間上,就會因社會及政治而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一個農業社會的寫像,就時間的觀點來看倒也簡單:只有日出,日正當中,日落三個時間。但進入工業社會後,這個簡單的時間觀念就顯得不足。就歐洲而言,雖然計量時間的工具 — 時鐘,於 17 世紀時就已開始被使用,但各地區仍都使用他們自己的計時標準,並無統一而頗凌亂。
英國是最早啟動工業革命的國家,而也很自然地最早建立標準時間的概念。為了建立火車時刻表的準確性,The Great Western Railway 於 1840 年 11 月 訂定倫敦時間為標準時間。接著其他的鐵道公司也都跟進,以倫敦的時間為標準時間。雖然如此,在立法界及一些民間團體對以倫敦的格林威治時間為標準時間頗有意見。直到 1880 年8 月 2 日才正式立法通過以倫敦的格林威治時間為標準時間。
美國 (及加拿大) 的標準時間觀念也是由鐵路公司推動的。雖然遠於 1809 年就有一個業餘的天文學家 William Lambert 向國會建議以子午線來訂定時間,但並沒有被採納。美國各地方及城鎮都有他們各別的時間。他們大都以 Sundial (日晷) 或日正當中為中午的準則來計量時間。但鐵路開通後這就成了問題。由於每個地方各有各的時間,時刻表上就顯得混亂。火車可能由 A 站於當地的10 點出發而到下一站的B站,當地時間可能為9點30 分。為了這個原因,美國及加拿大的鐵路公司於1883 年11 月18 日制定了標準時間,把北美大陸劃分為四個時區,與今天的四個時區大同小異。美國國會則延到1918 年3 月19 日才通過標準時間法案 (Standard Time Act),確立美國大陸的四個時區劃分。這多少說明了政府大多落後於人民的決定的。今日的美國除了大陸的四個時區外,尚有阿拉斯加時區及夏威夷時區共六個時區。(不包括屬地如關島等)
推動美加標準時間的是加拿大的鐵道工程師 Sandford Fleming。Fleming 也於日後推動國際的標準時間。他促成了 1884 年10 月於 Washington DC 召開的國際子午線會議 ( International Prime Meridian Conference ) 。那個會議確立以英國的格林威治子午線為準,以格林威治的時間 ( Greenwich Mean Time, GMT ) 為世界的標準時間。理由是格林威治的天文台測量精準,而英國船隻也於1767 年以來就用格林威治天文台所測量的子午線為準做航海之用。而且當時英國的船隻數量是全球最大的。由於這些因素,格林威治時間也就成為世界的標準時間。
19 世紀時莫斯科也訂立了標準時間。蘇聯成立後莫斯科時間做了提前30 分鐘的調整。在蘇維埃時期共有11 個時區。2010 年3 月28 日,蘇聯解體後的俄國將11 個時區改為9 個時區。
幅員也廣大的澳洲則有3 個時區。地方比澳大利亞稍大的巴西則有四個時區。比美國稍大的加拿大則有六個時區。比澳大利亞稍小但東西窄南北長的印度於殖民時期本有兩個時區:加爾各答與孟買。但印度獨立後 (1947),印度政府決定採用單一時區而訂立了標準時區。孟買時區則到1955 年才取消。
1918 年在國民政府統治下的中國,中央觀象台將全國劃分為五個標準時區:中原時區、隴屬時區、回藏時區、崑崙時區及長白時區。但劃分歸劃分,其實際實施是大有疑問的。中共取得政權後訂定北京時間為標準時間,並訂全國為單一時區。這種做法當然有其政治上的考量,用意在展現一個統一的中國,及中原為主的觀念。但對居住在烏魯木齊的人而言,夏天的落日是在時鐘上的半夜,而冬天的日出則在時鐘上的早上十點。雖然如此,居住在新疆的漢人用的仍是北京時間,維吾爾人則用當地時間 (比北京時間慢 2 個小時)。看一個人的手錶所用的時間則多少可以看出其政治取向。
日本則在1886 年7 月13 日公布原則,而於1888 年1 月1 日實施日本標準時子午線,以東經135 度為準。1895 年12 月28 日公布,而於1896 年1月1 日實施了兩個時區。原來的為「中央標準時」,「西部標準時」則包括台灣,澎湖,八重山群島與宮古群島。1937年9 月25 日公布廢除兩個時區而以中央標準時為日本標準時間。戰後的台灣由「日本標準時間」往後撥了一個小時而成為中國的「中原標準時間」。時鐘是只往後撥了一個小時,但時間上却倒退了一個世紀。

 

李堅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