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腐的政治經濟文化學之五 台灣人愛錢嗎?—-後藤新平的詛咒?

如果沒有錢財的流通那來貪腐的問題。有錢財的流通而無愛財的人性,貪腐也無從產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錢是身外物」,這些都是我們常聽到的有關人們不應太重視錢財的勸句。但有這些勸句的存在多少也反映出人們對錢財的重視與執著。若說愛錢是人類的通性可能不為過,但顯然的不論在個人上或文化上都有所差別。有些人好像特別愛錢 (或不太重視錢財),而有些文化也似乎特別愛錢 (或不太重視錢財)。對從事台灣社會政治運動者而言,我們不免好奇:台灣人愛錢嗎?任何政治社會運動都需要金錢的運作,但若過於重視金錢的話則很可能不但會阻礙,嚴重的話還會摧毀整個政治社會運動。
所以會有這個提問,說來不外乎源於後藤新平 (1857-1929) 的「治台三策」。1927年2月20日的《台灣民報》有一篇菊仙 (黃旺成,1888-1978) 所發表的「後藤新平的治台三策」。文中指出曾任總督府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於研究台灣人的文化後,發現台灣人有三項弱點可好好的利用以利統治。這三項弱點是:一,台灣人怕死,所以要用高壓手段;二,台灣人愛錢,可以用小利誘惑;三,台灣人重面子,可以用虛名籠絡。這個後藤新平的「治台三策」也就於台灣人的政治社會運動中被廣為引用。但說起來這個說法的被廣為引用,無論對後藤新平也罷,對台灣人也罷,都是不公平的。
先說後藤新平吧。在台灣的現代化過程中,說他是最重要的一個人也可說不為過。1898年,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 (1852-1906) 重用後藤新平為台灣總督府的民政局長。這個職位是僅次於總督的。加以兒玉兼任其他職位而大部分的時間都不在台灣,使後藤成為實質上的總督。本身是學醫的後藤新平於1892年留學德國。那年是德國鐵血首相俾斯麥掌權20多年後下台的那一年。俾斯麥對德國民族主義的推動,工業化的促進,國家社會主義的實施,及擅長於地緣政治的運作,料必對後藤有所影響。後藤治理台灣強調的是生物學的原則。名字雖說是生物學,但依今日的眼光來看,是比較文化學的研究。也就是說用廣收證據,及用假設與求證的態度來做對社會的治理。那時他引進日本優秀的學者來成立「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以完成對台灣社會的了解。後藤了解台灣被清廷視為化外之地,也如此自治能力較好。他廢除了用軍隊、憲兵與警察管理的「三步驟警備法」,而只用警察做治理。強調總督府只在監督,而警察的職務在於治理台灣,並非征討台灣。後藤也進行了土地調查,推動農業的開發,戶口普查與戶口制度的建立,公共衛生的推動,教育的推廣,鐵公路及海港等交通建設的進行,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後藤請了一個蘇格蘭的工程師威廉‧波頓 (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 1856-1899) 在台北建立自來水系統及衛生下水道。波頓雖然於1887年就被日本邀請到日本從事衛生工程的建立與教育,但他在台北的建設是比當年東京的衛生系統都要來得廣泛。1904年台灣的財政已完全自主,1909年台灣的縱貫鐵路已完成。在台八年又八個月的後藤新平可說為往後的台灣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如前所述,我們目前所知的後藤新平的「治台三策」都是由黃旺成於1927年的那一篇文章所來的。後藤有沒有如是說,或是說全文如何,筆者無從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用這麼一個說詞去框架後藤新平是有欠公平的,多少掩蓋了他的其他作法與成就。而同樣的,用這一說去框架台灣人也是有欠公允的。好像說台灣人都是愛錢、愛面子而怕死的。
住美國的一個好處是幾乎全世界各種不同文化的人都有。在與韓國人來往的過程中,發現許多韓國人為追求蠅頭小利真的可以命都不要。而在死要面子上可不下於中國人。相較之下,台灣人在愛錢及要面子上可說大不如中國人與韓國人,或其他文化的人。西方文化也有對猶太人是個愛錢民族的刻板印象 (stereotype)。就說台灣人愛錢,料也不如猶太人愛錢來的有名。當然這種論述都是信手拈來,在沒有一個完善的研究及調查之前都將只會是一個口水戰而已。我們所能說的只是若後藤有此治台三策,則不代表他若於不同的國度不會有治韓三策、治華三策、治越三策….等等。這個「治X三策」不會只適用於台灣而已。
但我們也不能說台灣人不愛錢的。台灣的經濟發展、人民的善於理財與高儲蓄率,大都是這種愛錢文化所推動出來的。但台灣人也為此付出很高的代價:環境的汙染,建康的損害,傳統社會的崩解,及人際關係的疏離等等。金錢也許買不到長壽、健康、情感等等。但你若逆向思考的話,金錢確實是可以買得到壽命、健康、情感等等。也就是說你若較少汲汲於利的話,你將較有時間處理自己的健康問題,改善人際關係及家庭生活等等,而當你自己較有時間照顧自己時,自然代表了延壽的事實。
後藤出身日本貴族,成長於明治維新時期而多少被那個時期的氛圍所朔造:內憂外患,舉國極力於富國強兵,及國家社會的建設。留學過德國的他較可看出台日間的同異處。若有「治台三策」一說,則不難看出是他對台日比較文化學的定論。他對人生的看法可由他留下的名言看出:「下焉者於死後留金錢;中焉者於死後留事業;上焉者於死後留名望」。(金を残して死ぬ者は下だ。仕事を残して死ぬ者は中だ。人を残して死ぬ者は上だ。) (系列完)

 

李堅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