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美國朋友,於三十多年前中國剛開放不久就去中國,做社會科學的田野研究工作。為了瞭解當時中國人對一些社會職位尊卑的看法,他列舉了當時中國的一些職位然後要受訪人依地位的重要性做排列。有異於美國的醫生與律師之崇高社會地位,他好奇的發現中國醫生的地位不高,律師這職位等於不存在而無重要性可言。地方的黨主委及省書記則被一般人都看成是職位最高且最重要的。這也難怪,在那時的封閉 (目前仍然是封閉) 社會裏,以黨領政的中國共產黨掌握了所有的社會資源,而其黨官自然掌握了其轄區人民的升遷就業及生殺大權。
社會資源不外乎財富,權力,名聲與地位。在一個開放的社會裏這些資源雖有關聯而也互相影響,但多多少少是各自獨立存在的。我們就以美國為例。華爾街可說是財富的象徵與中心,華府則可說是權力的象徵與中心,好萊塢則是名聲的象徵與中心,地位則多少存在於宗教界及學術界的手裏。在美國有錢不見得就能買到權力,地位與名聲。有權力也未必與財富,地位及名聲有緣。政要固然要找有錢人募款,也喜歡與影藝人員為伍,互相取暖,也喜歡邀宗交界人士如達賴喇嘛來訪,藉以提高地位。總的來說,在一個開放的社會裏是沒有人能夠一把抓的。
三十多年前的中國是一個極為封閉的社會而使共產黨能全面控制。但三十多年前的台灣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1972年5 月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長而啟開了「蔣經國時代」。那一陣子對台灣來言是個動盪的年代。「中華民國」被踢出聯合國,尼克森訪問中國,日本與中國建交,及石油危機等等。在那種背景下蔣經國於1973年12 月16日,涵蓋了原本就已進行的一些建設而提出了「十大建設」。十大建設是一個以政治性考量為主的經建計劃。傳傳當時的財政部長李國鼎於蔣經國做此宣布時都未知有此計劃。一般咸認十大建設是蔣經國個人獨自促成的。無可否認的是蔣經國的十大建設改變了許多台灣人對他的印象。蔣經國不像他的父親蔣介石之沒有建設台灣而只吹誇要反攻大陸,他決定要在台灣推動建設。十大建設弊端固然不少。當時的中時記者陳婉真就曾報導,榮工處為了開鑿北迴鐵路隧道,以鉅額向國外採購大約翰開挖機。但卻因不會操作及該機器之不適用於台灣而報廢了。雖然有弊端,貪污,及以政治取向為主,但總的來說十大建設對台灣的經濟成長是加分的。十大建設是需要大筆經費的,若財政部長李國鼎都不知蔣經國要花費大筆錢的話,錢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這就得靠蔣經國的「募款」能力了。
宣布十大建設後,蔣經國及其人馬就於台灣各地向各大公司行號進行「募款」工作。特務頭子出身的蔣經國當然知道各公司的財務情況而依此做募款數量的依據。募款的數目由大公司的億到小公司的百萬元。蔣經國的「募款」常以與大公司的負責人共吃早餐的形式出現。遽聞台南有間大藥廠的老闆在蔣經國的募款下開出了一張四千萬元的支票。蔣經國看了後知道對方錢財不只如此而要該藥廠的老闆加碼。在那戒嚴及白色恐怖的年代,情急的老闆改開成四億元,但卻也因而倒閉。傳此消息的人說若改成為一億四千元,則該藥廠應可以維持下去。
法國革命 (1789-1799) 推翻了舊體制(Ancien Régime) 而建立了共和。社會資源的掌握與分配也由舊的貴族體制轉手到自由、平等、博愛口號下的新的政治及社會體制。馬克思稱法國革命為資產階級革命。權力的運作由貴族轉移到新興的資產階級手裏。法國革命的思想也影響到了歐洲大陸政局的發展,並進而影響到往後的世界政治思維。在「自由中國」統治下的台灣,這個新思維顯然尚未生根成長。三十年前的中國,中共掌控一切。三十年前的台灣,雖然民間勢力如企業界慢慢崛起,但中國國民黨仍主掌一切。國民黨掌控了政權及社會的大部分資源,而也控制了大片的財富。錢不是賺來的,是「污」來的。其高官顯要個個飛黃騰達,腰纏萬貫。台灣解嚴已二十多年了,但情況改善多少?連戰家族是國民黨下的公務人員,但卻是億萬富翁。連戰家族只不過被點名到而已,國民黨內那個不是貪官污吏。越高官手法越高明,而也越知如何「藏污納垢」。在國民黨的黨國體制下,入黨求官是掌控社會資源的主要途徑。台灣的新興資產階級是有能力去摧毀舊體制而建立一個公平的新體制的,但巴結及賄賂政要顯然是「好辦事」多了。嗜錢如命但缺乏理念的這些企業家可知,個人的好辦事代表了台灣的事辦不好。當蔣渭水 (2/8/1891-8/5/1931) 於1921年與同志成立「台灣文化協會」以推動台灣的啟蒙運動時,就於其「臨床講義」中為台灣島下了診斷:世界文化時期的低能兒。我們好奇的是:我們進步了多少。
李堅
Filed under: Culture, Politics | Tagged: 蔣經過, 話仙, 十大建設, 台灣呼聲, 李堅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