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格麗特‧米德 (Margaret Mead, 12/16/1901 – 11/15/1978 ) 是二十世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人類學者之一。她研究的主要地區在南太平洋的薩摩亞 ( Samoa ) 與新幾內亞 ( New Guinea )。她一生到南太平洋24 次,研究當地的六個族群。除了學術論文外,米德也出版了許多暢銷書及文章,並於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接受許多媒體的訪談,而成為不論是在學術界或社會上都是很有影響力的一個人物。米德一生結婚三次,也離婚三次。她與另一個人類學者露絲‧潘乃德 (Ruth Benedict, 06/05/1887 – 9/17/1948 ) 的關係很深。潘乃德是《菊花與劍》 ( 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 ) 一書的作者。《菊花與劍》是一本描述日本民族性的名著。從1955年到她死的那一年 (1978),米德與她的同行Rhoda Metraux (1914-2003) 住在一起。根據書信來往及米德的女兒的觀察,米德與潘乃德及她與Metraux的關係是超乎一般朋友的關係的。
米德對南太平洋民族的主要觀察是:有些社會是以女人為主導的;薩摩亞人對小孩的扶養採取放任的態度,直到他 (她) 們年屆十五、十六歲後才會受社會風俗的制約;禮儀與道德並非同一標準而是因文化而異的。這種觀察很符合六十年代的社會氛圍。在先天/後天 ( nature vs nurture ) 的辯論上,後天派的人喜歡拿米德的論述做為理論基礎。六十年代的美國政治社會運動蓬勃發展。無論是女權運動,青少年的反抗,民權運動及一般的社會運動多多少少都受到米德著作的影響及鼓舞。
就社會政治運動而言,米德說:「不要依靠一些機構或政府來解決問題。所有社會運動都是靠一些熱心人士的動員、建立及全程依計畫推動的」 ( Never depend upon institutions or government to solve any problems. All social movements are founded by, guided by, motivated and seen through by the passion of individuals. )。這句話與馬克思所說的「歷史沒做甚麼,歷史不具財富也沒打戰。所有改變都是真人活人們所做出來的」 ( History does nothing; it does not possess immense riches, it does not fight battles. It is men, real, living, who do all this. ) ,有異曲同工之妙。與這兩句相類似而更常被人引用的是米德所說的:「不要懷疑一小群有思想與決心的人能改變世界。事實上,世界是如此被改變的。」 ( Never doubt that a small group of thoughtful, committed citizens can change the world. Indeed, it is the only thing that ever has. )
英雄造時勢或是時勢造英雄,這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辯論。所以會有這個爭論代表了雙方都有一些典故或理論分析去支持他們的論點。但不管是英雄也罷,時勢也罷,因為都發生在人類社會裏,若沒有牽涉到巨大的天然災害的話,都是人為的產物。人,是這些事變的主角。也只有人能改變社會。
人生。沒有人會說那是一個簡單容易的過程。但多多少少牽涉到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的解決。當我們解決了一個問題後,下一個問題就接著而來。一個研究非洲狩獵採集 ( hunting and gathering ) 文化的西方學者發現這些人生活簡單,大家平分所得 (獵物或塊莖蔬果),沒有現代人的緊張及憂鬱問題。人類在演變進入農業社會後,比起現代社會來說,生產方式及社會生活還是簡單的多,在問題的解決上也較直接與切身。但在一個現代社會裏,整個生產方式,分配辦法及社會結構都變得複雜多了。這使一般人都產生了無能解決問題的疏離感 ( alienation ),挫折感,也因而覺得冷漠與無力。而這都成為獨裁者及剝削者的運作天堂。由於現代社會的複雜,而獨裁者及剝削者也不像農業社會的壓迫者 ( 地主,地方官吏 ) 那麼般來的直接與容易辨認,使得人們覺得抵抗的箭頭不知該指向何方。即使如此,社會政治的改造運動仍然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雖然許多是失敗了,但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而這些成功的都是些有思想,有決心與組織運作能力的團體。歷史上這種例子很多,而也是米德做那個陳述的理由。
無盡結 (Endless knot, 或稱eternal knot。也有人翻作金剛結,吉祥結),是一個連環結的圖案。是西藏文化中的八大吉祥符號之一。無盡結的解釋很多,有一個解釋是它代表了世間的一切都是環環相扣而互相關聯在一起的。沒有一個東西是能獨立而不靠他物而得以存在的。這也是佛教裏所說的「萬法皆空」的意義。《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所說的因陀羅網 ( Indra’s net, 或 Indra’s jewels, Indra’s pearls 。也譯天帝網) 與無盡結 的意義是一樣的。就實際的層面來說,每個人的一思一行是都會影響到全體的。雖然其結果常常會出乎意料或不為我們所知。對從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及民族獨立運動的人來說,其意義是我們的努力不會是白費的。而當一群人同心合力的聯結起來時,其結果將會是更可觀的。
李堅
Filed under: Culture, Politics | Tagged: 話仙, 南太平洋, 台灣呼聲, 改變世界, 李堅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