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與美國之一 二次大戰前的美國 —-百場戰役與持續擴張

如果沒有美國的參與,也就沒有所謂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時有的只是歐戰與中日戰爭。無論是納粹德國或日本帝國都無意要美國介入他們的紛爭。但美國最後是介入了歐戰與亞洲的戰場。美國的介入不但改變了歐洲戰場的結局,也在太平洋戰爭中擊敗日本帝國而終止了日本帝國對中國的侵略。美國的介入二次大戰也改變了美國。美國不再是美洲的美國, 而是世界的超級強權。

美國之成為超級強權雖然不能說是歷史的必然,但其發展是有軌跡可循的。從獨立後美國就介入了一百多場大大小小的戰役,而不斷的擴大她的實力與影響力。早期大都是境內的,如與印地安人的戰爭。但對美國國土及國力較有影響的應該是美墨戰爭、美西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墨戰爭(1846-1848)後,美國取得西部的大片土地而開始將勢力伸入太平洋。美西戰爭(4/25/1898-8/12/1898),則使美國取得波多黎各、關島、與菲律賓,而使美國的勢力正式進入太平洋的西邊。但美國其實早於19世紀初就已開始進入亞洲的戰役了。1832年及1838年就與荷蘭聯合進軍蘇門答臘, 1855年及1859年進軍斐濟,也於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與英法聯合攻打中國。而在日本出兵南台灣的牡丹社事件(1874)之前的1867年,美國的遠征軍也攻打排灣族以示報復。事源於美國商船羅發號(Rover)因船難而船員受到排灣族的殺害。美國為了報復而出兵。但因羅發號而出兵的軍事行動並沒有一個成功的決局。

對美國之成為當今世界強權的戰役則為第一次世界大戰(7/28/1914-11/11/1918)與第二次世界大戰(9/1/1939-9/2/1945)。第一次世界大戰原本只是歐洲的家務事。一次大戰前,在各個帝國攻城掠地及兢武下,歐洲失去了原來的勢力均衡而成為一觸即發的現象。斐迪南公爵的被刺(1914年6月28日)只不過提供了一個交戰的藉口罷了。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歐洲人因為長期在緊繃的情況下,反而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也因此,當時的歐洲人在交戰之初都會以為這場戰爭將會是一場解決一切紛爭的戰爭(The war to end all wars)。但在戰事進入膠著及死傷慘重後,那種想法自然成為笑話。尤其在戰後因處置不當,卻也埋下了更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與歐洲固然較有商務與人口上的來往,但美國人視歐洲戰事為歐洲的家務事,不想介入。當時的德國帝國封鎖來往英國的船隻,並用潛水艇做封鎖及攻擊之用。德國帝國雖然於紐約的報紙上登廣告警告要到英國的美國人,但許多人顯然沒注意到這個小廣告。 1915年5月7日,一艘英國的郵輪露西塔尼亞號(RMS Lusitania)遭到德國的潛水艇U-boat 撃沈。 共有1198人喪生,其中包括128名美國人。美國的民意雖然開始不利德國帝國,但人民還是不想介入歐洲的戰爭。而事實上,在1916年的總統大選裡,威爾遜以孤立的主張險勝而贏得連任。威爾遜總統競選前的保證是,他不會將美國捲入歐洲的紛爭而加入歐洲的戰場。

1917年1月,德國的外交部長欽默門(Arthur Zimmermann)發外交電文給墨西哥。指出若美國介入歐戰對抗德國,則德國會支援墨西哥對美國的戰爭,幫墨西哥收復因美墨戰爭以後割讓給美國的西部土地。這個電報遭到英國情報人員的截獲而交給威爾遜總統。威爾遜總統將之公布後激起民憤,由國會通過而於1917年4月6日向德國帝國宣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當處置 (凡爾賽和約,1918-1919),只增加更多的紛爭而種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近因和遠因。但對美國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只加深了美國孤立主義的聲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共派出了470萬名軍人,有11萬6千人死亡(116,516,其中53,402戰死),受傷者共204,002人。這些軍人在回國後並沒有受到妥善的照顧,他們在經濟大恐慌中成為最弱的一群。當時的美國國會開了一張遠期支票,要補償退伍軍人的就業損失,但要到1945年才能領取。1932年,15,000名到兩萬名退伍軍人開始在華府埋鍋造飯,要求國會立法即時補償。這群被稱為奬金軍隊(Bonus Army)的退伍軍人及支持者於6月7日遊行華府。受到威脅的胡佛總統下令軍人打退伍軍人。執行任務的是麥克阿瑟將軍,助理則是時為少校的艾森豪與巴頓。麥克阿瑟指稱這群「暴民」是共產黨。這場驅逐退伍軍人的舉動造成民意的反彈,而使羅斯福於1932年的大選中擊敗了要競選連任的胡佛,也贏得了民主黨參眾兩院的多數。1936年,美國國會通過退伍軍人的獎金,不再要等到1945年。也因這個事件的歷史教訓, 1944年,美國也通過了給予退伍軍人福利的軍人權利法案(Servicemen’s Readjustment Act, 一般稱為G.I. Bill of Rights)。

羅斯福總統上任後的美國是個千瘡百孔及孤立主義高漲的美國。從1929年紐約股市崩盤後所引發的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造成美國25%的失業人口。到三十年代末期,經濟都沒有明顯的成長。但在進入二次大戰後,美國的經濟全面復甦,而也走上世界超級強權的地位。在這個轉變中,羅斯福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李堅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