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統一與收復失土之二 普魯士的整合與德國的統一 —–俾斯麥的三場戰爭

俾斯麥是個忠君之士(monarchist),早期不能說是個日耳曼民族主義者,但可說是個普魯士民族主義者。俾斯麥上任首相之前,日耳曼人大約有38個城邦(principality),其中有兩個較大而死對頭的王國—普魯士與奧地利。這兩個王國中奧地利有她自己的帝國—奧匈帝國—由日耳曼人統治大都是非日耳曼人(如斯拉夫族)的帝國。1815年,這些城邦與王國形成了一個鬆散的日耳曼邦聯(German Confederation)。1834年,在普魯士的推動下,這些城邦與王國形成了關稅聯盟(Zollverein)。

1860,新上任的威廉一世要增加稅收以建立現代化的軍隊,但這個預算一直受到下院(landtag)的否決。威廉一世因而任用俾斯麥為首相。1862年9月22日,俾斯麥到下院做演說。他的要點是:普魯士在日耳曼邦聯中的地位取決於實力而不是自由主義。我們已經一再失去復國與強國的良機。目前重大事情的決定不是靠演說與多數決,而是要靠鐵與血。這場演說也就被稱為俾斯麥鐵血演說(Bismarck’s Blood and Iron Speech)。

在下院的反對下,俾斯麥以下院與上院不同決議不合憲法為由,加以他手腕的強力操作,單面通過預算案而增稅建軍。

俾斯麥對當時歐洲的強國,如英、法、奧匈帝國與沙俄,都小心的結盟以維持權力的平衡,避免兩邊受敵。為了推動壓抑對手奧地利而稱霸日耳曼邦聯,他發動了三場對外的戰爭。

1863年,丹麥國王違反原先共管的約定,而將與普魯士接連的兩城邦(Schleswig and Holstein)片面納入丹麥的領土。俾斯麥於是邀請奧地利共同對抗丹麥。1864年,丹麥失利於這場戰爭(Danish war)而交出了這兩城邦。奧地利得到大部分的戰利品,但表面上吃虧的俾斯麥自有他的算計。

在推定英法與沙俄都各自有各自的盤算,而會對普魯士與奧地利的衝突保持中立後,俾斯麥於1866年引誘奧地利去發動對普魯士的戰爭。這場由1866年4月6日開戰,而只打七個禮拜的戰爭(Austro-Prussian War,也稱Seven Weeks War),使戰敗的奧地利交出了丹麥戰爭中的「贓物」,而普魯士也得到了更多的領地。這場戰爭結束後,俾斯麥了解他日後還需要奧地利的合作與聯盟,所以對奧地利的處罰並不重。但他對支持,也參與奧地利對抗普魯士的城邦則處罰嚴厲。這場戰役後,普魯士也帶頭而形成了北日耳曼邦聯(North German Confederation)。

傳統上,北日耳曼與南日耳曼彼此各有敵意與相互對抗。但對南日耳曼人而言,對法國的敵意甚於對北日耳曼的敵意。要達到以普魯士為頭的統一運動,俾斯麥於是將箭頭轉向法國。

1870年,俾斯麥造「假電報」(Ems Telegram),而使法國國王拿破崙三世誤以為法國駐普魯士大使受到普魯士國王的羞辱,因而向普魯士宣戰。俾斯麥以拿取亞爾薩斯與洛林兩大地區為目標,而激勵了南日耳曼人仇視法國的日耳曼民族主義。亞爾薩斯與洛林兩地是在七世紀,神聖羅馬帝國倒台後,被法國在沒有經過一般正當程序下非法佔領的。南日耳曼在巴伐利亞王國的領頭下參與了這場打半年(7/19/1870-1/28/1871)的普法戰爭(Franco-Prussian War)。打敗法國後,日耳曼民族主義大為振奮。俾斯麥在幕後運作下,激勵北日耳曼強烈要求威廉一世升為皇帝。而南日耳曼在巴伐利亞國王(King Ludwig II of Bavaria)的領導下也支持威廉一世登基為皇帝。1871年1月18日,眾日耳曼王子與國王在凡爾賽的鏡宮熱烈「恭請」威廉一世登基為皇帝,建立德國帝國。至此,俾斯麥也達到了他的主要夢想。在俾斯麥70歲那年(4/1/1875),為俾斯麥慶生而由名畫家(Anton von Werner)所畫,在鏡宮的這場景象中,台上是威廉一世與國王王公要員,台下是許多舉劍效忠的眾日耳曼王子,站在台下向上看威廉一世但居中的是俾斯麥。這副不是很真實的繪畫傳達出了俾斯麥在德國統一以建立帝國中的角色。

沒有人會否認俾斯麥是政治運作與國際現實政治掌控的天才。他不以意識形態為重,他也是個很複雜而不是很好相處的人。說他的行事作風是獨裁並不為過,而他也不是個自由民主主義的信仰者。在他主政下,德國的工業突飛猛進。鐵路長度由1871年的21,000公里增加到1913年的63,000公里。為了預防社會主義的煽動與工運,他建立了德國目前都還有的工人的健康保險、災害保險、產假、與國民年金。

如前所述,俾斯麥雖然忠君,但他的行事作風並不很好相處。威廉一世也數度有意將他換掉,但最後皆改變了主意。但當威廉一世去世後,其子威廉二世(Wilhelm II, 1/28/1859-6/4/1941,掌政時期6/15/1888-11/9/1918)上台後不久,他就把時年74歲的俾斯麥解職了。

威廉二世上台後採取了與俾斯麥及威廉一世不同的作風,尤其在外交上。當年俾斯麥重結盟以免兩邊受敵,但威廉二世不走那一套。對於威廉二世的作法,俾斯麥頗不以為然。俾斯麥於被解職後說:如果事情繼續如此下去,則將會有如腓特烈大帝死後20年的戰敗一般。在我離職20年後,我們也將會遭受潰敗。不幸的是他的預言是印證了。德國帝國在俾斯麥死後20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遭到解體。

李堅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