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的台灣,年幼的我時而會看到一位衣衫襤褸、老態龍鐘的日本老婦人,到家中拜訪父親。除了閑聊外也會帶一些東西來販賣。這位我們稱為有馬樣(有馬さん,Alimasan)的老婦人後來就不再來了,傳聞說她可能已回日本去了。有馬樣看來是當年一直想要留住台灣而不想回日本的最後一批人。
家父有沒有買過有馬樣要販賣的物品,不得而知。當年只記得我們家中藏有不少日文版的西洋文學巨作。那時還真以為我那個「牛牽到東京還是牛」的家父(他天上有知可能會說我是個「牛牽到美京還是牛的宜蘭牛」)這麼有文學素養。後來聽家母說,那些都是日本人被迫離台時亟欲變賣家當的結果。
家父看來只買了一些舊書。但當年在遣返日僑的混亂局面中,有不少台灣人是以合法或非法的方式「接收」了日產的。初中到台北讀書時,住在家父一個校友的家中(也是診所)。只記得那一棟龐大木造二樓的日式房屋,相當典雅有氣派,也置有一些日本及西洋的藝術品。那時只隱約聽聞說,這棟房子與醫學器材是他由他的日本老師「傳承」下來的。
依據1946年2月16日,「台灣省日僑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日僑遣送注意事項」,標準分甲乙兩種。甲種係志願留台但政府認為無留台需要者應立即遣送回國。乙種係自願回國者,但具有學術技術或特殊專長之智能,而政府認為有留台之必要者,仍應繼續征用令其留台。回國日僑除了日常用品外,不得帶照相機、雙眼望遠鏡、貴重金屬、及寶石藝術品。每人攜帶現鈔以不超過一千日元為限(《民報》,1946年2月)。在這種規定下,當年的日本人自然在台灣留下一大片的產業。在那時,接收的豈止是國民黨政府而已,民間也有。可見有些人還可真是無橫財不富。但富裕大都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
日治時期的總督府將台灣的人口大致分為三類:內地人,也就是日本人;本島人,也就是漢人;蠻人,也就是山地原住民。1944年7月15日,總督府做了一次臨時戶口調查,顯示在台日本人共有319,808人(台灣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表)。為了因應遣返作業,總督府於1945年10月1日,針對日本人做一次臨時戶口調查(不包括軍人)。發現共有106,201戶,384,847人。其中男性200,026人,女性184,821人。在回答回國意願與否的323,269人中,182,260表示要回日本, 141,009表示要留在台灣(Katakura Yoshifumi片倉佳史:The Wansei: History’s Castaways Look Homeward to Taiwan)。意願是一回事,遣返與否是操控在當年陳儀政府的手中。對許多當年要被遣返的日本人來說,台灣已經是他們的家鄉。回到陌生而甚至都沒有親友的日本,是相當大的一個挑戰。這些灣生也因而都結合在一起。他們於1951年成立了台灣協會,互相幫助同為灣生的人。據片倉佳史的調查,這批灣生在日本都有比一般日本人都要來得好的成就。除了互相幫助外,也因為在當時台灣的歧視教育政策下,他們都接受了較良好的教育。
被遣送回日的日本人嚴格說來不是難民,因為遣返地是母國。但對許多在日本已無親友的人而言,無異是難民。以之前台灣是日本的領地這個事實來看,這些人也可說是被迫移居國內他鄉的人口(internally displaced people)。
「狗」去了,「豬」也就來了。這是二二八事件前後民間所傳的「狗去豬來」,描述的是嚴苛的日本殖民政府離去後,來的是貪污、厚黑、好吃懶做、而一事無成的國民黨。
戰後初期到底有多少中國人來台,查不出詳細的資料。但以1945年擔任公職的人數比例來看,職員總人數共44,451人,其中外省籍人數有28,234(占64%),台籍人數9,951(占22%),日籍人數6266(占14%)。中高層官員人數不是很清楚,但台籍人士僅約5%左右,而可能也大都是半山。除了政府官員、職員、與軍人外,民間人士也紛紛來台,但這些總人數都不是很清楚。一般同意的是在國共內戰結束後,有近200萬國民黨政府與人民逃難到台灣。在當時全台只有600萬人的台灣,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難民數目。台灣後來又接納了韓戰後參與共軍,但不願回中國的一萬四千名名軍人。1955年的「一江山之役」後,也接納了由美國協助運送過來的28,000名所謂的「大陳義胞」。台灣在那段短期間內,有那麼一大批相對於人口的大量難民的湧入,在人類歷史上可說不多見。但台灣是多多少少平穩的走過了那段時日。早期軍隊進駐學校而教室短缺,及都市中到處都有的違章建築如今已不再。那一段歷史並不存在於當今的年輕人記憶中。
有異於韓生效應之認為第二代移民會盡速、盡量美國化(本土化),戰後到台灣的這批中國難民/移民的第二代(與筆著同一代),多少由於教育與社會政治的因素,可都很中國,很排擠台灣本土。進入第三、四代的今天,卻都已產生出了所謂的天然台/天然獨。也許吧,韓生效應多少要基於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而不是台灣過去戒嚴下的洗腦社會。台灣要到外省第三代才能達到韓生效應的第二代,也可說我們至少被國民黨浪費了一代。
李堅
Filed under: Culture, Human Rights, Politics | Tagged: 遣返日僑, 話仙, 台灣呼聲, 在台日本人數, 日產接收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