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荒與糧食安全之六 大躍進後的中國糧食狀況 —–人多,水土資源少,嚴重汙染

魯迅在短篇小說集的《吶喊》中有篇「狂人日記」,批判中國封建社會的毒害。魯迅指出中國聖賢書每頁都寫著仁義道德,但字縫裏卻寫著「吃人」兩個字。魯迅隠諭的是「禮教吃人」。但我們幾乎可確定他沒有預料到,在「新中國」的中共政權下會真的有人吃人這個事實。在死亡4500萬人的大躍進中,我們看到了許多人吃人的慘劇。中國近代史上,人民的非自然原因的死亡大都是內戰與國共兩黨的政策使然,而非外侮。中國人大都是被自己中國人打死或害死的,而非外來的勢力打死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這句口號,無寧是個呼籲,而非事實。

也可能是大躍進中死亡人數的眾多(約死了全中國7%的人口),及農業技術的落後,當尼克森於1972年2月訪華後,中國馬上向美國購買了13間世界最大,而也最先進的氮肥廠(Vadav Smil: China’s Past, China’s Future)。「民以食為天」顯然在當時是中共的優先考量。但中國有辦法解決自己的糧食安全問題嗎?

中國有全球五分之一(19%-20%)的人口,但只有7%的可耕地及7%的水資源。以世銀2009年的資料來看,中國平均每人可耕地有0.08公頃(hectre)。相對之下,美國平均每人可耕地有0.49公頃,世界的平均每人可耕地是0.2公頃。以每人平均水資源來看,中國是每人每年平均有2079立方公尺。世界的每人每年平均水資源則為6225立方公尺(John Boulter: Food and Water Security China’s Most Significant National Challenge. Strategic Analysis Paper. 2/8/2013)。但據聯合國的估計,中國的水資源會於來年降到每人每年平均1760立方公尺。

目前這種情況只會惡化,不會改善。中國的人口仍在持續增加中,估計到2030年時人口會達到15億人。而在可耕地方面,中國已經在農地的使用上相當開發,沒有什麼成長的空間。不幸的是因為強調工業化,忽略環保,而造成了廣泛的汚染。以官方的數據來看,有1/5的農地遭到重金屬的污染而廢耕。若要清除土地的污染則須花費高達11,000億美元(Rebecca Maclean: Food Security in China. Exploring the sustainability challenges)。可耕地的流失,少數是為了維護生態(Grain for Green),但大部分是工業化及農民外移、都市化的結果。對於全國可耕地的面積,中共中央設定的「紅線」是全國至少要有120百萬公頃。但據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的評估,2015年有117百萬公頃,到2030年時將降到105百萬公頃。而地方官員的貪腐及與財團掛勾,非法侵占農地做開發使用是常有的事。可耕地的消失會持續一段時間。數據顯示,由1997到2008年間,可耕地以每年一百零三萬公頃的速度消失。

而在中國水資源本已相當有限的情況下,官方所公布的污染資料看來相當不樂觀。官方的資料是20%的水嚴重污染的連碰都不能碰,40%的河流有嚴重污染的問題,2/3的湖泊有污染的問題。有3億的鄉間居民沒有乾淨的水可使用。不只水資源少,污染嚴重,中國的農業技術也有待改進。中國只有45%的農業用水真正使用在作物的灌溉上。在先進國家有75-80%的水都再回收使用,中國農業用水的回收率則只有40%。

由於北方水資源的缺乏及34%的農地都在乾旱地帶,中國進行了工程浩大的南水北調工程。這個估計要將長江及支流的水,每年運送448億立方公尺水到北方的工程,估計要花費600億美元。這個工程的第一階段已經完成,第二階段正在進行中,第三階段則尚在擬議中。有美國一家投資公司(Standard Life Investments’ equity)的分析人員(Rebecca Maclean)到已完成的山東地區去考察。她發現水價的定位(過低)將會影響到持久性的問題。而也有學者指出,長江的水污染已相當嚴重。有鑒於此,整個南水北調的過程中設立有400個水處理廠。但即使如此, 依2010年的水品質分析來看還是不良(poor)的。

40多年前開始與外在世界有接觸的中國,當年可是一窮二白,吃不飽的人很多。但近年來經濟已大有改善。中國的中產階級數目已是世界各國中最多的。以每戶年收入7萬5千到28萬人民幣為基準(11,500美元到43,000美元之間)來定位中國的中產階級的話,目前有兩億兩千五百萬戶屬於中產階級。到2020年時還會再增加5千萬戶(經濟學人,7/9/2016,據 McKinsey顧問公司的研究)。有錢了就想吃好一點,多吃肉。2011年,中國食用了7100萬噸的肉,比美國多了一倍。但在個人消費上,只有美國人的一半。同年,中國生產了1400萬噸的大豆,但得進口7000萬噸的大豆。在中國,有三分之一的穀物是餵食牲畜的。中國人73%的肉食來自豬肉。養豬是要用大量水的。估計生産一磅(約半公斤)的豬肉須用到576加侖(約2300公升)的水。在食肉的量增加下,本已缺乏水資源的中國只有更加缺水而已。

中國地大、物貧、人多、而水土污染嚴重。再加經濟上的改善而使肉食的消費量增加。一個明顯的結論是,中國將無法自給自足。而事實上,從2004年開始,中國已成為一個糧食的入超國家。除進口外,中國也開始往外開拓與投資。在這些往外開拓與投資上,我們都可看到中共中央的決策影子。

李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