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溥儀固然是滿州國的檯面人物,但在滿州國的經濟建設上的主要人物不外是岸信介(11/13/1896-8/7/1987)了。岸信介在戰前是閣員,戰後當上內閣總理大臣,可說將日本戰前與戰後的政府傳承了下去。
這個被稱為「昭和の妖怪」的岸信介本姓佐藤,其親弟佐藤榮作後來也當上總理大臣。小時候被過繼給近親的佐藤信介因而改姓岸。岸與佐藤都是武士(仕族)的後裔,而也都是數代的政治世家。岸信介求學時便頗受日本民族主義者北一輝與大川周明著作的影響。東京大學畢業後到農商務省工作。1920年代訪問威瑪共和的德國。岸信介對德國的工業化政策及成就印象良深。1936年十月,他擔任滿州國國務院實業部總務司長,次年當產業部次長。1939年3月當總務廳次長。日本人在滿州國雖名掛次長,但都是具有實權的。也在這時候他成為滿州國經建的頭號人物。他大膽的以「統制經濟」的方式推出產業開發五年計劃。在這五年計劃後,生鐵產量增加2.2倍,鋼鐵產量增加2.6倍,煤礦產量增加1.8倍,銅產增加5.2倍,鋁產增加16.7倍。對於五年計劃的成功及他在滿州國的建設,岸信介是頗引為豪的。
在滿州國的這段期間,岸信介結識了關東軍的參謀長東條英機。後來東條英機當上戰時的總理大臣。1941年10月邀請岸信介當商工大臣。1944年7月9日塞班島失利後,知道日本敗相已露的岸信介在不懼生命威脅下辭職,而最終導致東條英機內閣的垮台。
戰後岸信介被盟軍懷疑為甲級戰犯而遭拘禁三年,但都沒被起訴。1948年 12月24日被無罪釋放。也有一說是,美國急需岸信介這種技術官僚來振興日本,以對抗冷戰中的共產集團。岸信介於獄中也為文細述美國於戰前對日本石油禁運及制裁,而最終迫使日本走上戰爭的途徑。岸信介是日本民族主義者,也對美國之佔領日本及四處駐軍頗有意見。本身也不滿美國代擬的1947年的憲法。
長袖善舞的岸信介於1957年1月31日當上日本總理大臣。他擅長於「待合政治」(意為藝妓院政治,幕後交易)。他也把官方與民間合作的滿州國統制經濟經驗運用到日本。他的成長背景是法西斯而極端反共的。也因而他與蔣介石的關係良好,並遣返幾名台獨運動者(如陳智雄)。本來說好這些被遣返的人不得被處死的,但蔣介石都食言而殺之。
1952年簽定的日米安保條約(美日安保條約)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岸信介極力要修改這個條約以達成雙方較平等的關係。但那時左翼的團體極力反對安保條約的簽訂與續約。在艱困的議約三年後,岸信介急於通過新安保法以配合艾森豪總統的訪日。岸信介顯然低估了左翼團體的反對而於1960年5月19日強行議會投票。此舉只引來更大的示威而迫使艾森豪總統取消訪問。新安保條約最後是於6月23日通過了。岸信介也於同日辭職。岸信介一再強調國防與國家安全對一個主權國家的重要。
在那一陣子的議會對抗與街頭抗爭中,某一天坐在岸信介膝上的外孫安倍晉三對那個場景有良深的記憶。1995年10月,時為新科議員的安倍晉三隨團訪問中國。在長春,他仔細觀看他外祖父岸信介上班的那棟建築,目前是吉林大學的基礎醫學院。一個中國導遊指著岸信介的照片說這個人壞透了。同行的另一個議員向這個導遊說,安倍是岸信介的孫子。吃了一驚的這個中國導遊喃喃說,岸信介也做了很多建設。
中日雙方對岸信介在滿州國的所作所為看法頗為兩極。一般國際學者不認為岸信介有參與滿州國的惡行,但也不能說完全無責。而研究岸信介的學者都一致指出,安倍晉三原則上走的是岸信介的路線。兩個都是民族主義者,強調國防的重要與主權的獨立。而在兩者的親情上,我們也可由一些事看出兩者的親近。
在2007年訪印時,安倍特別去拜訪當年當東京戰犯法庭的一個法官帕爾 (Radhabinad Pal) 的兒子。帕爾竭力主張不能將日本戰時的閣員都當戰犯處理。安倍稱讚這位法官的勇氣與公平。在爭取東京辦2020年奧運時,安倍也指出他祖父在爭取主辦1964年東京奧運的貢獻。2015年9月21日是安倍的生日及上任一千天的紀念日。那天他選擇到岸信介的墳墓祭拜,並祭告他祖父說國會已通過集體自衛權的解禁。
戰後南韓的強人朴正熙(11/14/1917-10/26/1979,日本名高木正雄,戰時服役滿州國國軍時又改名為岡本實一樣),當總統期間從1962年 3月24日到他被暗殺(10/26/1979)為止。朴正熙帶動韓國戰後的經濟復甦。一些歷史學者指出,他在滿州國的歷練頗有助於他日後的當政。他是1939年於新京(長春)開辦的滿州國陸軍官校的畢業生。同後來當南韓國會議長及國務院總理的丁一權,及曾任韓國陸軍參謀總長的白善燁一樣,他們都是滿州國軍官學校的畢業生,而也都成為南韓軍隊的骨幹。
朴正熙於1965年與日本建交(日韓基本條約),取消了以前所簽的不平等條約並解決了賠償問題。當今的南韓總統朴槿惠是朴正熙的女兒。
滿州國無疑是當年日本帝國的一個傀儡政權。但對那時到滿州國求取發展及打天下的人而言,那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邊疆。很多人投機、投資,而也有人大膽做實驗。滿州國雖然已消失了,但無疑的是當年的一些建設、思維、方法、及措施等等都留傳了下來,而一再重現於東亞的舞台。岸信介與朴正熙是戰後日本與南韓的重要人物,兩者都有「滿州經驗」,而他們的後代也都在繼續影響東亞的政治。
李堅
Filed under: Culture, Human Rights, Politics | Tagged: 美日安保條約, 話仙, 台灣呼聲, 日米安報條約, 李堅 | Leave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