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用卡的時代用現金做交易的人是越來越少了。但即使是在用現金做日常交易的時期,大部分的人可能也都不會去注意到美金紙幣上的人物是誰。發行過的美金紙幣面值由1,2,5,10,20,50,100,500,1000,5000,10000,到100000都有。但較常用的為1,5,20,50,100。在這常用的紙幣中只有一個人沒當過美國總統,但在所有立國的重要文件中都有他的簽名。這個人是班傑明‧佛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1/17/1706-4/17/1790),百元美金上面的人物。
美國獨立宣言的執筆者是傑佛遜 (Thomas Jefferson),但思考者則是佛蘭克林。他們兩人同華盛頓 (George Washington),約翰‧亞當 (John Adams),麥迪遜 (James Madison),漢彌爾頓 (Alexander Hamilton, 華盛頓的財政部長) 及約翰‧傑 (John Jay,華盛頓的大法官) 等六人被尊為美國的開國元勳 (Founding Fathers)。因為他們六人都在獨立宣言與美國的憲法上面簽了名。我們知道美國的獨立宣言是1776年7月4日發布的,在簽署的56人中佛蘭克林是最年長的一位 (時年70)。美國的憲法是1787年9月7日簽訂的。在55名代表中簽了名的共有39位,外加大會秘書William Jackson,有簽名的則共有40位。在這40位簽名者中,佛蘭克林仍是最老的一位 (時年81)。
除了獨立宣言與憲法外,為了對抗英國而與法國簽的聯盟條約 (Treaty of Alliance, 1778) 靈魂人物也是佛蘭克林。打敗英國後的美國與英國的巴黎條約 (Treaty of Paris, 1783) 也有佛蘭克林的參與。佛蘭克林是唯一在這四個重要文獻上都簽了名的人。
那這百元美金面上的人物是何方神聖。
佛蘭克林出生於波士頓,總共有17個兄弟姊妹,父親是做肥皂的。出身寒微的他只受了兩年的教育而已。但他喜歡看書也很努力。12歲時便於他哥哥開的印刷廠中當學徒。早熟的他於15歲時就用假名Silence Dogood,以一個寡婦的身分秘密投稿而紅極一時。佛蘭克林後來搬到紐約,最後落腳費城而認識了他未來的太太瑞德 (Deborah Read)。1728年左右佛蘭克林有了一個兒子威廉‧佛蘭克林 (William Franklin, ca. 1730-1813)。1729年佛蘭克林買下了賓夕法尼亞公報 (Pennsylvania Gazette) 而將該報發展成當時13州中最有影響力的報紙。此時佛蘭克林也致力於社會公益及社會的改善,也成為一個發明家。他也促成了哲學會 (Philosophical Society),圖書館 (Library Company) 及醫院 (Pennsylvania Hospital) 的設立,這些目前都仍存在。
佛蘭克林本來是忠於英國及英國王世的 (Royalist),以英國人自居。從1759年到1775年這段期間佛蘭克林都住在英國,代表殖民地的賓州,喬治亞州,紐澤西州與麻塞諸塞州。在英國的這段期間他與英國的政要頗有來往而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也透過他的關係為他的兒子威廉爭取到紐澤西州的皇家州長一職。但這段期間有兩件事的發生改變了他的想法。首先是1765年英國要加課印花稅 (Stamp Act) 而引起了美國殖民地的強烈反彈。美國殖民地的強烈反彈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第二是1772年的賀金森事件 (Hutchinson Affair)。賀金森是麻州的皇家州長,他寫了不少信給英國政府敦促英國政府應限制殖民地人民的權益。他說殖民地人民不應享有與英國本國同等的自由與待遇。1772年12月,佛蘭克林收到一紮不知誰送給他的賀金森致英國政府的信函。經由佛蘭克林的轉寄,這些信函後來於1773年6月發表於波士頓公報 (Boston Gazette) 上後引起美國殖民地人民的強烈不滿。由於透露信函使佛蘭克林遭受英國政府的公開譴責。1774年佛蘭克林離開他視為腐敗的英國返回美國,此後積極的參與美國的獨立運動而成為一個著名的革命者 (Patriots, 或Revolutionaries)。佛蘭克林雖成為美獨,但他的兒子威廉卻仍是個忠誠的英國人。父子關係從此決裂。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威廉也遭到革命軍的監禁,最後於1782年搬到英國。
簽署獨立宣言後,佛蘭克林便去法國爭取法國政府的援助。會說法語又頗有女人緣的他也成了個很成功的老不羞外交官。1778年美法的簽署聯盟條約得力於他。此條約的簽訂也使得美獨得到很大的助力。美國獨立後與英國於1783年簽了巴黎條約。在議約過程中美國採取很強硬的態度,對離開美國的反革命者(Royalists)不予特赦也不給補償。一般咸信代表美國的佛蘭克林之所以如此強硬與他跟威廉的不良關係有關。在佛蘭克林1788年的遺囑中,除了Nova Scotia的一些土地外,他幾乎沒留給威廉任何財產。他也說了,如果英國贏了,則他不可能有任何財產留給後代。
在一個政治社會運動中,一個家庭的成員多少都會受到影響而可能會有不同的抉擇。扯破臉及關係的決裂是難免的事。台灣的統獨之爭使許多家庭都因而出現了問題。如今許多藍營的家庭也看到他們的下一代大都走上反國民黨而主張台獨的道路了。解決家庭紛爭是每個家庭自己的事。但在解決統獨之爭與家庭因此而產生的紛爭上,我們應該認識到一個家庭的未來常取決於該國家的未來。而台灣的未來在於獨立於中國之外而非與那個暴政的統一。
李堅
Filed under: Culture, Politics | Tagged: 獨立宣言, 美國開國元勳, 美國憲法, 話仙, 台灣呼聲, 李堅 | Leave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