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說文解字 —- 奴化教育

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交界的Swat地區是回教恐怖組織Taliban 的天下。為了報導該地區的生活,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希望能有一個小女孩以假名的方式在BBC的部落格上報導Taliban控制下的女子教育情況。由於太危險因此沒人願意做這事,最後由一個學校的老師Ziauddin Yousafzai推薦他當時12 歲的女兒Malala Yousafzai (7/12/1997生) 寫部落格。其後紐約時報與其他國際媒體跟進作了報導而使Malala一夕成名,但卻也引來了殺機。2012年10月9 日Malala被Taliban公開刺殺但沒死。暗殺沒死更使Malala成為國際上提倡第三世界女子教育的明星而於2013年 (16歲) 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但沒成功。今年 (2014) 再度被提名。

在保守的回教世界女性沒有地位而連接受基本教育也多所限制,很多是連求學都不可得。2014年4月14 日,奈及利亞東北部回教地區的Boko Haram ( 意為反對西方教育 ) 恐怖組織反對女子教育而綁架了270名女學生,揚言要將她們賣為奴隸。反對女子受現代教育的姿態明顯。

我們也許會納悶為甚麼這些回教狂熱分子這麼反對女子接受教育及一般的現代教育呢?回教世界也許遠在天邊,但我們無妨來看看傳統漢文化對女子教育及現代教育的態度。看起來也好不到哪裡去。

「女子無才便是德」源於【隋唐演義】,全聯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有些人會為原來的涵義做辯護,但在約定成俗下,其歧視女性的意義很明顯。傳統漢文化下女子是不能接受教育的。更別提那壓抑女性的纏足之劣習了。漢文化壓抑女性的傳統是很明顯的。

台灣原本是一個南島語系的社會。因為沒有文字的傳統談不上有甚麼教育可言。若我們以東南亞及太平洋的南島語系社會來看,據人類學學者的研究,南島語系的兩性關係是相當平等的。台灣在漢文化侵入後,這個現象開始改觀了。封建文化來了,孔子的那套禮教開始強壓於人民之上。男女開始不平等了,而當然纏足也來了。這種現象維持了兩百多年直至日本治台。纏足廢除了,而女子也開始接受現代教育了。經過了五十年的現代教育後,國民黨來了。他們指控日本的教育為奴化教育,但國民黨下的教育又是甚麼呢?

要看國民黨下的教育我們不妨先來看看西方的教育。到底我們所了解的現代教育與義務教育都是源於西方社會的。

西方哲學從蘇格拉地以來就重視分析的能力及人類潛能的發揮。歐洲雖然經過黑暗時代 ( 六世紀到13 世紀 ),但在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及工業革命後,義務教育開始普及。而教育也不再只是為了消滅文盲而已,也積極的重視學生的啟發。教育不再只是教學生要做甚麼或要想甚麼,而是如何去做,如何去分析,如何去思考。但教育也有它的黑暗面,獨裁者自然會發現教育是洗腦的最佳工具。這也是Noam Chomsky所認為的兩種教育。第一種是啟蒙 (enlightenment),第二種是洗腦 (indoctrination)。

1895年日人治台前的台灣教育與中國的教育都是私塾,地主及有錢人的子弟才能上學。而所讀的不是甚麼科學而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及四書五經等等。下焉者學識字,上焉者莫不想參加科舉以光宗耀祖。科舉產生了不論門第的士大夫階層。與歐洲的世襲貴族制度比起來可說是進步了些。但科舉的目的不外當官。讀過「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及一些章回小說的人當會了解其貪污邪惡的醜陋面。看國民黨當今的貪腐文化,你會覺得自古皆然,深具文化傳統,不是甚麼新鮮事。

台灣於1895年開始推行義務教育,戰前的識字率已達百分之八十。清廷倒台後,孫文於中國也提倡要推行義務教育。但以戰前中國識字率不到百分之二十的情況來看,在當時顯然不普及。國民黨來台後台灣的教育體系已相當完整,有如一部車子只待駕駛 ( 政府 ) 如何開車而已。但一個封建設會出來的政體自然不會開一部現代的車子。不但亂撞人,還撞死人,而車子的維修也不會。會的就是開倒車,回向封建社會。

馬政權執政以來大推中華封建文化及統一思想。近來以統派人士王曉波,張亞中,謝大寧及朱雲鵬等人所推動的高中「史記版」之所謂「課綱微調」只不過印證了馬政權封建統一意識型態治國的面目罷了。在一個封建政權的眼裏,教育當然不是用來做啟蒙用的,而是洗腦用的。用封建統一的文化來「洗」岀順民。國民黨可以大呼台灣人受日本的奴化教育而忽略掉日治時期的教育對台灣現代化的貢獻。在指責別人是奴化教育的同時其實是在為自己定位。要了解國民黨必須要會逆向思考。在此又是一例。

李堅

盜亦有道 —– 由美國的強盜巨亨談起

幾年前到明尼蘇達州的雙城 ( Twin Cities, Minneapolis – St. Paul) 一遊。抽空去參觀當年的鐵路業鉅子James J. Hill (09/16/1838 – 05/29/1916) 的故宅,目前已是歷史古蹟的James J. Hill House。可惜當天是休館日。管理人員只讓我參觀前廳,並放了一段介紹James J. Hill 的影片。James J Hill House 有三萬六千平方英呎 (一千坪),當年 (1891) 的造價是九十三萬美元。房子是豪宅不錯,但沒有那種庭深門禁的感覺,沒有圍牆與鐵門。走路就可走到鄰近壯觀美麗的 St. Paul Cathedral。

James Hill當年屬於一個設於喬治亞州的富豪俱樂部 Jekyll Club。會員還有當時的鉅富如 John P. Morgan, William K. Vanderbilt, William Rockefeller。他們這些人都是美國內戰 (4/12/1861 – 5/10/1865 ) 結束後工業急速發戰時期的工業鉅子。James Hill雖屬一方之霸,但終究是中小咖而已,大咖大都在東部,如卡內基 ( Andrew Carnegie, 11/25/1835 – 8/11/1919), Henry Clay Frick (12/19/1849 – 12/2/1919), 洛克斐勒家族及J.P. Morgan (4/17/1837 – 3/31/1913)。這些人有些出生窮苦,但有些是家裏本已有些錢。Morgan 是金融業的,但其他人大部分都發跡於交通 ( 鐵路的興建 ),工業化 ( 鋼鐵廠及其他的工廠 ) 及內線的炒作與剝削。 雖說有不少是殷實的工業鉅子,但很多人的發跡過程並不是很乾淨,也因此這群人被稱為強盜巨亨 ( Robber Barons ),可說是奸商惡賈。不過James Hill並沒被歸納為強盜巨亨。在這些強盜巨亨中值得一提的是卡內基與Henry C. Frick。

卡內基出生於蘇格蘭的窮苦家庭,13歲那年 ( 1848 ) 隨父母移民來美。卡內基年輕時曾當過電報員,其後透過內線交易及私相授受的手法投資於石油,鐵路。最後於匹茲堡建立鋼鐵廠而大發利市。1901年以四億八千萬美元 (今日的一百三十六億元) 的天價賣給 J.P. Morgan 而成為全世界最有錢的人。卡內基於1889年寫了「財富福音」一書 ( The Gospel of Wealth, 一說為Savage Wealth )。卡內基認為要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富人必須造福社會。他於晚年致力於教育,科學研究,文化與和平的工作。但當他的Homestead ( 位於賓州 ) 的鋼鐵廠於1892年發生嚴重的罷工時,他遠走蘇格蘭而將罷工的處理交給與他有很不良合作關係的Henry Frick 去負責。除此之外,他所屬的富豪俱樂部South Fork Fishing and Hunting Club之缺乏水土保持也多少造成了1889年的土水壩潰堤而造成下游的Johnstown 的淹沒,2209人喪生。

Henry Clay Frick 與卡內基是事業夥伴,共同經營鋼鐵廠。但兩個人的關係惡劣而在卡內基死前二十年都不互相來往。Frick 對待工會態度強硬,拒絕與罷工的工人溝通。他請私人保全公司 Pinkerton 介入但不成功。工人的暴動最後是賓州的民兵介入才平息的。Frick 被當時的人認為是最招人怨的人 ( the most hated man in America )。Frick 是一個熱心的藝術收藏家,他所收藏的歐洲藝術品及繪畫被公認為是相當優秀的。目前存藏於紐約的The Frick Collection 及匹茲堡的 The Frick Pittsburgh。卡內基於臨死前派人向 Frick 求和,希望弭平舊恨。但 Frick 馬上拒絕並說我們兩個都會下地獄,地獄再見 (Tell him I’ll see him in Hell, where we both are going)。

這些強盜巨亨雖說是奸商但卻也立下回饋及造福社會的典範。財產雖也傳給後代,但並不占大宗。這種富人應造福社會的傳統多多少少影響到了目前美國的一些鉅富。比爾蓋茲 (Bill Gates, 10/28/1955 生) 指出他受卡內基與洛克斐洛的影響,他與股神巴菲特 (Warren Buffet, 08/30/1930 生 ) 同意捐出他們的一半家產做慈善事業。為了推銷富人應造福社會的理念,比爾蓋茲與巴菲特於2010年9月到中國並邀請中國的五十名首富聚餐,鼓勵他們多捐財產以造福社會。但很多人婉拒邀請。據英國衛報 (the guardian) 及美國的富比士雜誌 (Forbes) 的報導,那行的反應不佳。中國人沒有造福社會與慈善的觀念。Charities Aid Foundation 每年發表的 World Giving Index (世界贈與指數) 顯示,2013年在調查的135個國家中,中國排名第133,台灣排第52 (尚有待努力),美國排第一。

漢文化沒有公家的觀念。漢文化講的是家庭,父傳子,子傳孫。但將財富傳給子孫並沒有辦法去保障子孫所生存的社會是好是壞,也沒有辦法去保障財富的永存。台灣人早說過「富不過三代」。相對之下,造福社會則會保障下一代 (包括自己的子孫) 都會生存於一個合理合情的社會。民主政治的推廣,公民社會的進行,公眾事務的參與,文化藝術的提升,及濟貧與弭平貧富差距都是造福社會及保障下一代的方法。

李堅

有自殺行徑的老鼠

Toxoplasma gondii (簡稱 Toxo) 是一種很普遍的單細胞寄生虫。 據美國CDC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的估計, 美國約有六千萬人染有此寄生虫, 但大都無症狀。 不過對孕婦及免疫力低的人則常因感染 Toxo 而有嚴重的後果。 Toxo 所引起的病叫 Toxoplasmosis。 Toxo 的主要寄主是貓。 但幾乎所有的溫體動物都有可能感染。

美國 CDC 說大多感染 Toxo 的人都無症狀,但據捷克的生物學家 Jaroslav Flegr 的研究, 可能未必盡然。Flegr 發現 Toxo 要由貓傳給貓是要經過老鼠的。被 Toxo 感染的老鼠較活躍, 較不知死,也喜歡貓的尿。看起來是有自殺行徑。這種老鼠自然較易被貓補殺, 而 Toxo 也因此由老鼠傳給了貓。Flegr 於 1990 就知道他也感染有 Toxo ,而也可能如此常穿越馬路時不知死,被按喇叭時也不知快走。Flegr 後來發現感染有 Toxo 的人出車禍的比例比一般人高出 2.6 倍。

我們知道微生物 (如細菌) 及寄生虫是會引發疾病的,但說他們會影響被感染者的行為以達到他們 「傳宗接代」的目的,未免也太高估這些小東西吧。不過這正是一些演化生物學者 (Evolutionary biologist) 所要研究的。所有生物都是要生存下去的,弱肉強食外也都各顯神通。最近也有學者發現一些益生菌 (Probiotics) 能影響一些生物的情緒。他們發現被餵食某種益生菌 (存於優酪,乳類製品中) 的老鼠比較沒有焦慮與憂鬱。研究者發現這些益生菌有提高腦神經中的 GABA 接收器 (receptors) 的作用,由此而達到減輕焦慮及憂鬱的作用。這個研究多少意味了若生物能因這一種益生菌而較平和愉快的話,則自然會多栽培並食用此種益生菌。這自然有助於此種益生菌的繁衍而「傳宗接代」下去。

在人類歷史上有許多小生物常改變了歷史的方向。有人列舉了改變了人類歷史的 12 種微生物。在此我們無法一一詳述,但可列舉一,二。例如歐洲人當初移民,攻打美洲大陸時,帶來了印第安人沒有抵抗力的天花,肺結核,及麻疹。這加速了印第安部落/王國的挫敗。又如 1845-1852 年的愛爾蘭馬鈴薯飢荒 (the Irish Potato Famine) 導因於馬鈴薯被一種黴菌 (phytophtora infestans) 的廣泛感染。據估計, 當時的愛爾蘭約有一百萬人因飢荒而死,一百萬人得遠離他鄉,共占當時總人口的 20-25%。這也造成愛爾蘭人如今高占美國人口的 11%,並從而引進了原來在美國不多的天主教。

所以說嗎小東西是不可忽視的。以前看阿根廷的一個漫畫叫 Mafalda,裡面有這麼一個論述:一隻跳蚤雖然沒有辦法擋住一部火車,但它可使火車司機全身不舒服而可能出差錯。

現在再回頭來看被 Toxoplasma gondii 感染的老鼠吧。Toxo 改變了這種老鼠的行為使其行徑充滿了自殺性而易於被貓補殺。這種現象不也令人想起台灣的國民黨人無視於中國的險惡而向其前仆後進,真令人懷疑藍營的人是否得了 Toxoplasmosis.

李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