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國恥的迷思之一 第一次鴉片戰爭 ——中國「百年國恥」的開始

對中國人而言,他們的現代史觀分界點,常常是基於鴉片戰爭之前與鴉片戰爭之後。意思是說,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天下的首富首強。這個天朝愛好和平穩定,而成為各國朝貢覲見的對象。但在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遭受到西方列強及新興日本的不斷侵略,而遭受到百年多的羞辱。在這期間,中國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國土,也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這個「百年國恥」一直到「抗戰勝利」(二次大戰的結束)後才結束。尤其是在1949年新中國的建立後,中國才建立成一個世界強權。中國人的要務是不容許這種國恥的重現,而中國也要回覆他原本為天下中心的地位。而也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捍衛中國,重建國威。

用所謂的「百年國恥」做為中心論述,看起來簡單扼要,而容易引起中國人的共鳴。但這個論述有多少真實性?而這個論述的功用與成效(對內與對外)如何?在中國的教育界、文化界、及政治界不斷宣傳「百年國恥」(尤其是日本的侵華)下,我們不能不對這個議題/問題掉以輕心。因為這種論述是目前頗引起國際困擾的,中國的超強民族主義(hypernationalism),問題的來源。

嚴格而言,中共的崛起之初也靠了民族主義(參見Chalmers Johnson的日本侵華期間中共領導的所謂”農民民族主義”peasant nationalism的論述,及之前的五四運動也是基於民族主義)。但這個所謂的「百年國恥」的擴大宣傳,及伴隨而產生的中國超強民族主義,還是1991年以後的事。

中共建國之初,為了要引進日本的工商投資及科技,避不談過去戰爭中的問題。但在鄧小平的推動改革走上現代化(走資)後,共產黨本身的意識形態受到了挑戰。在後來的東歐共產政權的一一垮台與蘇聯的解體後,尤其是在天安門事變後,中共不但遭到了意識形態的危機,更遭到了生存的挑戰。許多西方學者都注意到中共在1991年後才開始加強推動愛國教育(William Callahan: History, Identity, and Security: Producing and Consuming Nationalism in China,及William Callahan: Humiliation, Salvation and Chinese Nationalism,與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的著作)。這種愛國教育目前已深入中國各界,受影響最深的尤其是1991年後受教育成長下的年輕一代。也就是說,中共的這種超強民族主義會持續「凌虐」一段時日,這是我們要好好去面對並思考解套之道的。

那麼,中共的所謂「百年國恥」(Century of humiliation)到底所指為何?有多少事實或真實性?而這又反映出中國人的什麼心理因素與文化架構的背景?

美國是於一次大戰前躍居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在十九世紀之前,印度的蒙兀兒王朝與清國是全球兩大經濟體。以1820年前的估計來看,蒙兀兒王朝的GNP約為1114億國際美元,清朝約為2286億國際美元(Angus Maddison: The World Economy,2006)。於清朝年間,中國的人口也約增加了三、四倍而約有四億多人。當十五世紀的航海時期(age of discovery或age of exploration)開始時,歐洲人到亞洲所要的是香料(印度、東南亞),茶(印度、清國),陶瓷與絲(清國)。到美洲則為的是搜刮黃金、白銀,與殖民。當年的清國有歐洲人要的茶、陶瓷、與絲,但自給自足的清國不覺得歐洲有什麼他們所需要的。也因此,在清朝只限制廣州為單一貿易口(Canton system,一口通商)的交易下,英國每年流失360萬磅的白銀。不堪貿易逆差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於是想出了「刺激」中國人需求的方法—鴉片。鴉片原本也是傳統漢醫的藥材之一,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本也有出口到中國,現在只不過是大量「擴大外銷」罷了。結果是造成社會的頹廢與凋敝。在這種背景下,目前被中國人視為民族英雄,但一些歷史事實尚有待考證的林則徐之「虎門銷煙」,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9/4/1839-8/29/1842)的導火線。

鴉片戰爭中,有37艘船(一說44艘),而軍力不到兩萬的英軍,卻能由珠江、湛江、打到長江,而擊敗了有22萬兵力的清軍。靠得不外是新科技的船堅炮利,與現代化下訓練出來的軍隊(英軍中有7000名英國用歐洲制度訓練出來的印度軍人)。戰爭的結果是簽下了被中國人稱為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南京條約。英國政府的外交部及台灣的故宮博物院都保有原來的版本。

南京條約除了割讓香港給英國,清國賠英210萬銀圓外,也開放五口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清國的關稅基於英國的利益而定,也給予英國最惠國待遇,及治外法權。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過程與結果,使世界各國看到一個由遠方來的小國英國,竟然能擊敗東方大國的清國。鄰國的日本是剉的等。果不其然,鎖國200年(1633-1854)的日本於1854年3月31日被迫開港。1858年簽署了喪權辱國的安政條約,開放五口通商並予外人治外法權。這刺激了後來的明治維新(1868-1912)。另一方面的歐美各國看到了清國之不堪一擊,而看來是有大利可圖,也都參與了進軍中國以做瓜分中國的準備。而到最後,連當年是同病相憐的日本於明治維新後,也都參與了對中國的角逐。第一次鴉片戰爭也因而成為這一系列侵華戰爭的第一幕。

李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