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是五個北歐國家(Nordic countries, 包括挪威、瑞典、丹麥、冰島、與芬蘭)中的一個。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半島則只包括挪威與瑞典。也有人將芬蘭劃分為波羅的海國家(Baltic states),但波羅的海國家一般只指愛沙尼亞、拉托維亞、與立陶宛。芬蘭面積有338,424平方公里,約是台灣的九點五倍大,但人口只有五百四十八萬人,是歐盟中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
從12世紀開始,芬蘭就被瑞典佔領而成為瑞典的一部分。也因為如此,瑞典的語言及文化在芬蘭都有一定的影響力。目前的芬蘭有百分之五的人的母語為瑞典語,而瑞典語與芬蘭語一樣都是官方語言。從12世紀開始,瑞典就與俄羅斯(15世紀前叫做Novgorod Republic)進行一系列的戰爭,不是海戰就是陸戰。也因為芬蘭介於瑞典與俄羅斯之間,便都成為戰役的所在。早期掌控北歐及波羅的海的強權瑞典於進入18世紀後國勢開始衰弱。
俄羅斯於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 6/9/1672-2/8/1725)上任後加緊現代化與西化。在北方大戰役(Great Northern War, 1700-1721)中,沙俄領頭的聯軍擊敗了瑞典領頭的聯軍。瑞典的勢力從此開始式微。而於此間佔領芬蘭的俄軍,在殺戮、掠奪、及焚燒的情況下,摧毀了芬蘭的整個世代。這段佔領期間也被稱之為大怨(Great Wrath, 1714-1721)。其後芬蘭再度被沙俄佔領而被稱為小怨(Lesser Wrath, 1742-1743)。
1809年3月29日,瑞典再度敗於沙俄後(芬蘭戰爭,Finnish War, 1808-1809),芬蘭被納入俄羅斯的版圖。當時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 12/23/1777-12/1/1825)同意給芬蘭自主權而將芬蘭設立為大公國(Grand Duchy),沙皇則為芬蘭的大公 (Grand Duke)。
在沙俄佔領初期,一般的行政都由芬蘭人自行處理而直接報備沙皇。這段期間芬蘭人也開始建立自己的民族意識。1812年,赫爾辛基(Helsinki)成為首都,取代了成立於1640年的行政中心土庫(Turku)。芬蘭的議會(Diet)也於1863年首次召開。1878年通過了徴兵令,使芬蘭擁有自己的軍隊。1906年芬蘭通過了全民選舉權(universal suffrage),給女性也有投票權。是世界上僅次於澳紐後給女性投票權的第三個國家。但因沙皇有否決芬蘭議會的權利,所以這個選舉權沒有實質上的意義。
也因為芬蘭日趨自主,為了鎮壓芬蘭的分離運動(Finnish separatism),沙俄也開始加緊推動俄羅斯化(Russification)。
1899年2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 5/18/1868-7/17/1918, 沙俄的末代皇帝)發佈文告,開始在芬蘭進行俄羅斯化。只准許用沙俄的貨幣與郵票,俄語為官方語言,東正教取代路德會為國教,芬蘭的軍隊得受約於沙俄。不用說,這一俄羅斯化的措施引起芬蘭人的反抗與沙俄的鎮壓。第一波的鎮壓(1899-1905)因為沙俄於日俄戰爭中敗於日本,引起俄國國內1905年的革命而結束。1909年,沙俄開始再度進行俄羅斯化的鎮壓。這第二波的鎮壓(1909-1917)也因沙俄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利而引起國內的革命而中止。
1917年3月8日(沙俄當時用的曆法是Julian Calendar,為二月。目前我們用的曆法是Gregorian Calendar),沙俄因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導致國內經濟、社會、與政治次序的瓦解,因而爆發了二月革命。三天後,沙皇尼古拉二世遜位,結束了拉曼諾夫王朝(House of Ramanov)從1613年開始的三百多年的統治。二月革命後,俄國的政局持續不穩而於1917年11月7日爆發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後奪權的布爾雪維克(俄共)實施集權統治,直到1991年12月26日,蘇聯的瓦解為止。
十月革命後的隔月, 1917年12月6日,芬蘭宣布獨立。1918年1月,芬蘭爆發短暫的內戰。五月,右翼的政府軍擊敗左翼的叛變而結束內戰。1919年夏天,芬蘭建立共和。十月革命後的俄國也爆發內戰,直到1922年十月,內戰才結束。1920年,俄國與芬蘭簽訂大圖條約(Treaty of Tartu),劃清疆界。
二次大戰前夕,史達林要芬蘭割地,割海港及礦產區。遭到芬蘭的拒絕後,蘇聯於1939年冬天以百萬大軍攻打芬蘭而爆發了冬日戰爭(Winter War)。芬蘭在無外援的情況下奮勇抵抗,震撼全世界。在短暫休兵後, 1941年至1944年間兩邊再度對打起來,而稱之為持續的戰爭(Continuation War)。在孤立無援及情勢不利下,芬蘭最後同意割地和解。芬蘭失去了10%的土地,20%的工業產值,及一個不凍港(Liinahamari)。45萬名芬蘭人離開失土成為難民。這兩場戰爭使芬蘭喪失了93,000名軍人,蘇聯則喪失了25萬名軍人。誠如一名蘇聯將領所說:「我們嬴得的土地只夠埋葬我們陣亡的將士」。1947年,芬蘭與蘇聯簽了巴黎和約。芬蘭保住了她的獨立地位。
1955年,芬蘭參加了聯合國與北歐協會(Nordic Council)。蘇聯解體後的隔年, 1992年3月,芬蘭申請加入歐盟。1994年,在公民投票及議會多數決後,芬蘭於1995年成為歐盟的一員。 1999年申請加入歐元區(Eurozone), 2002年以歐元取代芬蘭的貨幣(Finnish markka)。蘇聯倒台後的芬蘭開始不再中立,而小心翼翼地向西方世界移動。
李堅
Filed under: Culture, Politics | Tagged: 冬日戰爭, 北方大戰役, 北歐國家, 十月革命, 大圖條約, 彼得大帝 | Leave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