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採集社會是一個平等的社會,但狩獵採集社會已在人類社會中逐漸的消失中,一去不再回。而我們在離開狩獵採集社會後,也走上不平等的社會。不平等不是問題,問題是在不平等的程度。
平等固然是個理想,但幾乎沒有一個哲學家認為那是個可能。巴爾扎克(Honoredé de Balzac)說:「平等也許是個權利,但舉世沒有那個能將它轉變成事實的能力」(Equality may perhaps be a right, but no power on earth can ever turn it into a fact)。愛默森(Ralph Waldo Emerson)也說:「總會是人上有人。今日去除不平等,明日還會有不平等」(Some will always be above others. Destroy the inequality today, and it will appear tomorrow)。尼釆(Friedrich Nietzsche)則是警告說:「平等的信條是毒藥中的毒藥。因為它表面上是爭取公義,但結果常是公義的否決」(The doctrine of equality! There exists no more poisonous poison: for it seems to be preached by justice itself, while it is the end of justice)。
共產主義是近代社會最有名的追求平等的意識形態。共產主義倡導的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沒有私有制的理想社會。俄共與中共的革命也沒收了富人的財產而國有化了大企業。這兩個國家最後都失敗了。蘇聯解體了,中國在一窮二白下也開始倡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鄧小平也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不走資也不行了。
財富分配兩極化之於最近被一再的討論是因為財富兩極化的日趨嚴重。在美國,頂層1%人的收入所得是全國收入所得的1/5,而頂層1%人的財富佔全國財富的2/5。沃爾瑪(Walmart)創始人山姆‧沃爾頓(Sam Walton, 3/29/1918-4/6/1992)的家族財富(2012年時是1150億美元)就大於美國底層40%人的財富總和。
分析財富分配不平均的學者提出許多導致不平等的原因,包括:工業化與否的問題,經濟成長與資本回報的關係,複利的使用,奴隸制度、種性、種族、族群、及性別的因素,移民的因素(移民造成非技術勞工的失業),科技的進展,自動化的原因, …等等因素。但也有學者分析人類不平等/平等歷史的演變而提出另類看法。
2017年,史丹佛大學的教授夏德(Walter Scheidel)出版了《大犁平:從石器時代到21世紀的不平等與暴力》(The Great Leveler: Violence and the History of Inequality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夏德的論述是,自古以來不平等是常態。漸趨平等的社會一般都不是常態,而是社會在巨大變革(一般是暴力)下的產品。夏德探討了人類的歷史而認為財富一般都是與政權掛勾的。只要政權及社會穩定,擁有財富的人自然會藉著政權來維護及增加自己的財富。但在社會有巨大變革或天災下,人類社會會趨於較平等。夏德引用啟示錄的四騎士來說明四個造成較平等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因戰爭而造成的社會總動員,如兩次世界大戰。為了作戰,政府必須向富人課重稅。而戰亂及硬體的破壞也造成生財及積財的困難。第二個原因是轉型的革命。有名的例子是俄國革命、中共的革命、及古巴卡斯楚的革命。這些共產革命在革命後都採取對富人的清算,並沒收大企業的資財。這兩個原因是近代社會中可以看得到的。另外兩個原因則較屬於過去。第三個原因是政權的垮台。夏德引用的例子如羅馬帝國的垮台或馬雅政權的垮台,結果是均貧。第四個原因是大災害,如黑死病。歐洲中古世紀的黑死病造成約30-60%人口的滅絕。人口大量死亡的結果是勞力的缺乏,而薪資也相對的提高,社會也漸趨平等。
夏德的論述固有其根基,但結局卻也是令人悲觀的,但可能也不是令人覺得很奇怪的。人類大都是自私自利,你爭我奪,而愛財、顧資產如命的。物理學界的泰斗霍金(Stephen Hawking)在2015年估計,依目前人類的生活形式與作為,再一千年地球就無法適合居住,也養不起人類。在2017年5月,霍金做了修正而認為人類只有一百年的時間可照常生存於地球。明末的張獻忠有「六言聖諭」,曰「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殺人如麻的他後來被訛傳為作「七殺詩」。但他的看法卻也與許多環保人士有相同的地方:人類對地球予取予求,但卻沒有付出,也沒有努力去維護地球。對地球如此,對人類社會的剝削亦然。
人類不只自私自利,卻也缺乏智慧而顯得無知。19世紀末20世紀早期,美國的知名多産及左翼作家辛克萊(Upton Sinclair, 9/20/1878-11/25/1968)就有句名言:「當一個人的薪資靠的是他的無知時,將很難讓他了解真相」(it is difficult to get a man to understand something when his salary depends on his not understanding it)。也可解釋成說,當富人在維護自身的權利時,他們會盡量的去迷糊真相,混淆視聽。2016年,億萬富豪川普之當選美國總統,除了受到富裕人士的支持外,也受到成千上萬美國貧窮白人的支持,說明了這個現象。川普選用的閣員除了一個是百萬富豪外,其餘都是億萬富豪,也說明了美國貧富問題的未來。
要求取社會的改善,追求平等與公平,則得提升人民的認知與水平。那是一條遙遠的道路,靠的是教育與討論,與一再的教育與討論。辛克萊的所言顯示了他的挫折感與諷刺,但卻也指示了方向。 (系列玩)
李堅
Filed under: Culture, Human Rights, Politics | Tagged: 霍金, 話仙, 台灣呼聲, 啟示錄的四騎士, 張獻忠 | Leave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