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國恥的迷思之二 從英法聯軍到新中國的建立 ——中國人民及文化脫胎換骨了嗎?

我們不很清楚,鴉片戰爭前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是否認定清國是不堪一擊的。但以清國之大而且是居於地利,不若東印度公司之需要遠從英國或印度取得補給來看,英軍料也不敢掉以輕心而孤注一擲。但甜頭吃到了,人總是會貪婪無厭的。不要說是英國,歐美各國看到鴉片戰爭的結局,也都覺得有機可乘而手癢癢的。

當1856年,清國截獲一艘中國的海盜船時(Arrow,亞羅號。亞羅號有英國的登記證,但是已過期。英國用登記證的方式賺清國中間商買辦的錢),海盜船的船長向英方報告中方取下英國船的旗子。英方因此向清國興師問罪而炮打廣州城。這也開啟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0/8/1856-10/24/1860)。由於法國有一名傳教士,在不准傳教的廣西傳教而遭處死,法國也因而「插會」式的參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因而也稱為英法聯軍,也稱為 Arrow war(因被捕的海盜船亞羅號 而名)。在戰爭期間美國海軍也試了火力,而在戰爭結束後沙俄也「分了一杯羹」的得到了烏蘇里江以東的土地(包括今天的海參崴)。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對當今的中共最具宣傳意義的是「火燒圓明園」(後文討論)。在戰後簽訂的兩個條約中(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更多的港口被迫開港通商(包括台南、淡水)。另外,清國要賠英法八百萬銀兩;割讓九龍給英國;鴉片合法化;基督教可自由傳教,可以買土地的產權;英國船可用之於運載華工到美國。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結果之一是大量西方傳教士的縱橫中國。傳教士與中國的基督徒也與一般民眾不斷地發生衝突—稱為教案。據估計到八國聯軍之前,全中國約有四百件教案(參見話仙專欄:義和團及其效應,太平洋時報, 8/20/2015-9/17/2015)。這種衝突也成為日後八國聯軍的導因之一。

第二次鴉片戰爭20多年後爆發的中法戰爭(1884年8月–1885年4月),雖然戰爭的結果是雙方不相上下,但結局的天津條約是清國承認法國為安南的保護國。

甲午戰爭(也稱為第一次中日戰爭,7/25/1894-8/17/1895)的勝負就很明顯。結果是清國承認韓國的獨立,割讓台灣,(原本包括遼東半島,但被德、法、俄,三國干涉而放棄),並答應賠償兩億銀兩。

甲午戰爭後,清國日益衰弱而國庫也空虛,在求外貸下逐日陷入債務危機。虎視眈眈的沙俄、德國、英國、法國,也趁機取得了占各地要衝的租借地—德國租青島與膠州灣;法國租廣州灣;英國租威海衛與新界;沙俄則漸漸的將其手,尤其在八國聯軍後,伸入東北。

甲午戰爭的四年後,中國爆發了義和團拳亂,濫殺德日公使與迫害外國傳教士,破壞教堂,而引來了八國聯軍攻北京(11/2/1899-9/7/1901) 。八國聯軍後的辛丑條約限制了清國的武器進口,外國使節的駐軍也增加了,而清國也得賠十一國共四億五千萬銀兩,所謂的庚子賠款。八國聯軍後的清國可說已如同行屍一個,最終走上了滅亡的途徑。

清國倒台後的群龍無首下,造成了有國際聲望的孫文之中華民國的建立。但在內鬥持續加烈及軍閥割據下,最後引來日本的逐漸鯨吞蠶食中國,而於1937年7月7日爆發了第二次中日戰爭。

二次大戰的爆發拯救了當時孤立無援的國民黨,美援及軍援大量湧入中國。但在缺乏內政改革及狐假虎威的抱住美國大腿,而於戰後宣傳有名無實的「抗戰勝利」後,到頭來還是因缺乏實力而遭到中共的將其趨出中國。但是,因為二次大戰中的聯盟關係,中華民國時期卻也廢除了所有不平等條約。只是,這些成果都不意外的被中共泯滅掉了。

勝利在手的毛澤東於1949年9月1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發表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著名談話。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宣稱:「同胞們,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看來,過去一百年來清國所遭受到的一次又一次的戰敗與喪權辱國可說是告了一段落。中國人是否就有如毛澤東所說的站起來了。列強也許不再侵略中國了,但當年統治中國而欺壓漢族的滿族皇親國戚是否就此消失了?

1905年,孫文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口號。口號只是口號,孫文等同盟會人員是沒有能力推翻滿清的。最後推翻清朝的是列強的一再攻打,賠款與剝削下的結果。有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沙俄帝國,奧圖曼帝國,與奧匈帝國的崩解一般。再說,滿清真的被推翻了嗎?清廷倒台後所建立的民國,及後來的人民共和國,都明顯的急著要當「韃虜」起來。有若媳婦熬成婆一般,他們急著殺回清廷倒台後已獨立的西藏、新疆、與蒙古。也不只在「天朝版圖」上的表現如此,在「法統」的傳承及歷史的延續上,今天的「新中國」實在無異於當年的舊中國,談不上有什麼脫胎換骨。在中共的愛國主義教育下,最明顯而突出的例子是「火燒圓明園」的意義。當年的圓明園突顯出了滿族皇室的欺壓漢人,是個異族奴虐的表徵。如今卻於中共的擦脂抹粉與宣傳下,成為西方列強欺壓中國的歷史證據與表徵。為滿族皇室叫屈的當今中共領導人可真成為了當年滿清的皇清國戚,真可說是延續了滿清的「法統」。

李堅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