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國恥的迷思之三 中共的「火燒圓明園」史觀 ——永遠擁護滿清的「清國奴」

戰爭是打打和和而最後簽訂條約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0/8/1856-10/24/1860)本也應該如此。當英法聯軍打下廣州後揮軍北上,進逼北京,而於1858年5月扺達天津時,清國被迫與英法簽下了天津條約。同意外國使節在北京設立大使館並建立官邸,同意外人在中國內地的旅遊與基督教的傳播。1858年6月簽下天津條約後,英軍於同年夏天由天津撤軍。當隔年(1859年)6月,英法使節回到天津要進入北京正式簽署天津條約時,清國拒絕履行原本已同意的條約。不但如此,清國且扣押前往溝通協議的40多名英法使節與相關人員(包括泰晤士報的記者Thomas William Bowlby)。

淸國的反覆無常導致戰爭的重啟。後來帶著愛妃(將來的慈禧太后)逃到東北的咸豐皇帝,將北京的防衛交由蒙古親王僧格林沁(Shengge Richen)去處理。但僧格林沁顯然不是英法聯軍的對手。 1859年10月8日,英法聯軍已抵達,但尚未佔據北京城。這時,英法聯軍的總指揮額爾金伯爵(8th Earl of Elgin),方由首先被釋放的英國使節巴夏禮(Henry Smith Parkes)口中,了解到被抓去當人質的英法使節的下場。額爾金伯爵的震驚與憤怒,決定了圓明園的命運。

當時先抵達圓明園的法軍已開始做「收藏」的工作。在那軍人沒有什麼收入的年代,搜刮財物是軍人的收入來源之一,而也用來做傷亡軍人的補償與家族的撫卹。那是那個年代歐洲的正常行事方式。而國民黨到戰後也都如此(看二二八事變中的搜括,不是只有濫殺而已)。這種搜刮圓明園寶物的行為也無異於40年後八國聯軍的大舉搜括。後來扺達圓明園而參與搜刮工作的英軍也可以說是遵循那種「傳統」。但在那個時候,英法聯軍總指揮額爾金由釋放的使節中聽到了令人震怒的消息:有一半以上遭扣押的使節人員遭受到清國的凌遲至死,屍體難以辨認,也有被肢解的。這種難以想像的殘殺使節的暴行,引起額爾金的震怒而下令燒毁圓明園。

額爾金的理由是:摧毀圓明園是對清國所犯下的殘暴惡行的一個嚴肅的報復(a solemn act of retribution, the horror and indignation.…with which we….were inspired by the perpetration of a great crime)。他說,將沒有任何人會留血,但會摧毁皇帝的自尊與感受…清國將不會忘記即使在遙遠的中國,英國人的權益是不容侵犯的. …將摧毁清皇的天下優越感…讓中國人了解到他們所認為的皇帝擁有天下主權的荒謬(…no blood would be spilled, but an emperor’s “pride as well as his feelings,” would be crushed….that the British Crown would not tolerate having the rights of Englishmen violated, even in faraway China….Reducing the gardens to ruins was “the strongest proof of our superior strength” and “served to undeceive all Chinamen in their absurd conviction of their monarch’s universal sovereignty.”)(Orville Schell and John Delury: Wealth and Power – China’s long march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火燒圓明園本不過是19世紀以來中國與西方列強交會衝突的一個插曲之一,本會漸漸被淡忘。但在要推廣「愛國教育」的中共眼中,這可是一個宣傳西方列強如何欺負中國的大好機會。將火燒圓明園宣傳成為西方列強羞辱中國的原點(ground zero),而也同時宣傳只有中共才能抵禦外侮。中共透過圓明園的遺址、電影、文化宣傳、教育,及宣傳歐洲人仍在拍賣盜竊古物的新聞,來引起中國人的憤怒(Chris Bowlby: The palace of shame that makes China angry. BBC magazine, 2/2/2015。Chris Bowlby是當年殘死於清國手中的英國泰晤士報記者Thomas William Bowlby的後代)。中共既然要拿火燒圓明園來引發仇外的愛國情緒,中共自然要明白其意義及可能的結果,也要自食其果。

清朝對漢族來說是個滿人的異族統治。要不然也不用說有早期鄭成功的「反清復明」,及後來孫文所提的「趨除韃虜」了。而也不會有清末時期日本對中國人的鄙稱「清國奴」了。英法聯軍打中國固然有錯誤的假借理由及不當處,是赤裸裸的帝國主義行徑。但在這些不當中,「火燒圓明園」卻是有其正當性的。它所針對的是清國殘殺使節的野蠻性,而其動機也只在於針對咸豐皇帝的自尊、自大與感受。但如今的中共卻要站出來為當年欺壓漢族的滿族皇室做辯護, 替咸豐皇帝叫屈。這不是永遠的「清國奴」是什麼。再說,在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展開搜括之前,因官員的逃離北京,有些北京人已開始先行搜刮了。到了60年代,文革的紅衛兵在「反封建」的旗幟下大肆破壞古物(包括圓明園在內),但可有任何官方的譴責,或是任何官員與民間學者出來做指責。將「火燒圓明園」視為「百年國恥」的焦點之一,突顯了中共的歷史觀—片面曲解歷史,掩蓋歷史事實,最終的目的乃在於是,為了鞏固中共政權做無所不用其極的宣傳統戰工作。但一個簡單的事實是,為當年的「腐敗滿清」做辯護及維護的工作,只不過突顯出了中共的「愛國教育」只不過是個奴化教育,而也只能教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奴才而已。

李堅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