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自由之家的報告來看,從2006年以來,全球的綜合自由度逐年下降。這種衰退是全球性的。在全球各地,民主都處於挨打的處境,而獨裁者都於各處乘勢反攻(Larry Diamond: Ill Winds: Saving Democracy from Russian Rage, Chinese Ambition, and American Complacency)。在民主倒退較顯著的國家,我們都看到了獨裁者及獨裁傾向者的上台:如土耳其(Recep Tayyip Erdogan),匈牙利(Viktor Orban),波蘭(Law and Justice),埃及(Abdel Factah el-Sisi),巴西(Jair Bolsonaro),印度(莫迪,Narendra Modi ),菲律賓(杜特蒂),美國(川普)等等,代表了右翼民粹主義的上台。而據一個估計,歐洲的右翼份子的得票率由1998年的4%增加到2018年的13%,成長了三倍多(Shawn Rosenberg: Democracy Devouring Itself: The Rise of the Incompetent Citizen and the Appeal of Right-Wing Populism, September 2019)。
那麼,這個現象代表了什麼,為什麼會發生。
民主的成長與衰退也許跟經濟的成長與衰退一樣,是難以捉摸及預測的。但我們若稍微了解二次大戰以來的民主化情況,也許會幫助我們了解民主所以會衰退的原因。
二次大戰時,納粹德國攻遍歐洲而英國是危危可及,亞洲的大半部都控制在日本帝國下,美國與加拿大則有可能成為民主的孤島。二次大戰後,美國以她新興的超級強權姿態,推動德國、日本、與前殖民地國家的自由民主。後來成立的歐盟也將民主體制看成為入會會員的必要條件。而民主國家也都有良好的形象,多少與經濟成長、身心健康、與教育良好有所關聯(Max Rosen: Democracy. Our World in Data, June 2019),這使民主國家具有吸引力。結果是民主體制的推動之加速。例如,佛朗哥死後,西班牙為了加入歐盟也加緊了民主化的腳步。後來,前東歐的共產國家倒台後,希望加入歐盟的這些國家也都採取自由經濟與自由民主體制,以符合入會的條件。
說美國推動自由民主也未必完全正確。在冷戰期間,美國為了對抗共產政權而支持不少獨裁國家:如伊朗、南越、國民黨、南韓、及中南美洲的一些獨裁政權。這多少源於雷根政府的顧問與駐聯合國大使克派翠克(Jeane Kirkpatrick)的論述。克派翠克在1979年的一篇論述(Dictatorships and Double Standards)中認為,美國應該要支持傳統的獨裁政府(traditional autocracies)去對抗集權的共產政權。因為傳統的獨裁政權有可能變,但集權政體不會改變。這種思維在華盛頓施行了一陣後發現與現實有所相左。共產主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一些美國原先支持的獨裁政權的倒台(如伊朗、南越)只給美國帶來更多的困擾。也因為如此,台灣及南韓的民主化最終也得力於美國在幕後對獨裁者的施壓而達成。
另一方面,美國與西歐在戰後到80年代都於全球具有強大的政軍勢力與經濟實力。但在中國、東協、印度、及其他國家已經崛起後的今天,相對之下,美國與歐盟的影響力,不論相對與絕對的實力,都已今非昔比。而更重要的是,美國與歐洲的國內環境都發生了變化。財富分配的兩極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但它在資本主義體系的國家中日趨嚴重。我們就以美國為例來看。
分析美國過去一百多年來的財富分配(1913-2013) ,學者(Emmanuel Saez, Gabriel Zucman: Wealth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913: Evidence from capitalized data)發現, 1913年的財富不平均相當嚴重,此後逐漸惡化到1929年的經濟大恐慌。經濟大恐慌後財富分配逐漸改善,直到1978年為止。1978年後每年逐漸惡化。頂層千分之一的鉅富在1978年時占全國財富的比例是7%,到2012年時是22%。最近的資料顯示,頂層1%與10%的財富佔全國財富的比率在美國是41%與77.2%;挪威是17.9%與50.1%;英國是17.5%與46.6%;法國是18.0%與50.0%;德國是24.5%與59.2%。
人不平則鳴。財富的兩極化本應是左翼的課題,但歐美也都同時面對相當多的移民與難民問題。這些大量「非我族類」的出現,激發出了右翼民粹主義的產生。他們將經濟問題歸咎於外來的移民與難民。目前的歐美國家都有大量外國出生的人口。以2015年的資料來看,瑞典有18.3% ,瑞士有30.1% ,德國有15.6% ,英國有13.4%,美國有14.5%。大量外來人口的存在會造成嚴重的排外。納粹的反猶太人除了歐洲的反猶太人歷史外,也多少源於一次大戰後,大量東歐與前沙俄猶太人的湧入。美國於1920年代也因大量移民的湧入而促成排亞法案與移民配額制的產生,也造成後來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運動,推動孤立主義。當今英國的脫歐」(Brexit)也源於反移民的心結。目前歐洲的極右翼團體與得票率都在增加當中。
這種經濟問題與移民問題所造成的反民主、反自由傾向,最顯著,而也最令人憂心的是川普上台後的美國。
2016年的美國大選,川普大肆攻擊非法移民與墨西哥人,上任後他也開始緊縮合法移民與難民的入境。將經濟的衰退與大量工廠倒閉所產生的「銹帶」(Rust Belt)原因指向外來者。上台後的川普更一反美國總統過去的常態,而走向與世界各地獨裁者的靠攏,也開始濫用行政權,攻擊其他三權。川普攻擊第四權的媒體,指為假新聞。所以需要打擊主流媒體的公信力是因為,獨裁者都是需要靠謊言來治國的。以華盛頓郵報的查證(The Fact Checker’s database)來看,到2019年10月9日(川普上任993天)為止,川普已說了13,435個謊言。除了說謊與打擊媒體外,川普也攻擊政府的其他兩權:國會與司法。他打擊不是他所能左右的民主黨國會,也安插法官,批評不合他口味的法官。在外交上,他與獨裁者站在一起(如沙烏地阿拉伯、俄國、土耳其),而攻擊西歐的民主國家。過去在國際社會上推動自由民主與人權的美國,如今之做180度的轉變是很令人憂心的。美國,及世界的民主是否能持續下去,也是專家學者一直都持續在觀察與討論的。
李堅
Filed under: Culture, Politics | Tagged: 話仙, 台灣的主權, 歐美民粹主義的上昇 | Leave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