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鐵道旅遊之五 西部的融入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建立 ——華工對跨越大陸鐵路的貢獻

美墨戰爭後(Mexican-American War, 4/28/1846-2/3/1848),美國由新獨立不久的墨西哥(墨西哥為爭取獨立與西班牙打了11年的獨立戰爭, 9/16/1810-9/27/1821)奪取了目前美國西南部的大片土地。而其實在這之前,美國國內已有很強的往西開拓的想法。但要開拓西部,一個很大的阻礙是交通,而洛磯山脈與希也拉山脈是最大的「障礙物」。

1862年,在南北戰爭中(4/12/1861-5/9/1865),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預算高達一億三千六百萬美元(1861年聯邦政府預算的兩倍)的跨越大陸的鐵路計劃(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聯邦政府除了給地外,每哩也補助一萬六千到四萬八千美元。東部由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的歐馬哈(Omaha)往西建軌,由Union Pacific承建。西部則由沙加緬度(Sacramento)往東舖軌,由Central Pacific承建。

Central Pacific一開始在找工人方面就有問題。要5000人只來600名,而且不可靠。這多少與希也拉山脈的艱險與寒冬時的惡劣氣候有關。在這同時,地球另一邊的清朝,多少與太平天國之亂(1850年12月-1864年8月)所導致的社會凋敝有關,再加以當時的加州淘金熱(1848-1855),吸引了不少華人到美國。當時的加州已約有25000名華人,但都遭到白人社會的歧視。Central Pacific即使極度缺工,也不雇用華人。可能多少與他雇用了一名華人僕人有關,當時Central Pacific 的一名主管Charles Crocker(9/16/1822-8/14/1888)就建議雇用華工,但遭到否決(Lesley Kennedy: Building the 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 How 20000 Chinese Immigrants Made it Happen, 5/10/2019)。除了歧視的因素外,許多人也覺得瘦小的華人無法勝任。但由於一直找不到工人,而Crocker也提出華人發明了火藥,也建了萬里長城,不會沒有辦法建築鐵路。在Crocker的一再建議下,最後Central Pacific開始雇用華工。這一萬五千名到兩萬名華工,在鐵路完工時,占Central Pacific工人的90%,也完成了那艱鉅困難的穿山鐵路。沒有華工,Central Pacific沒辦法完成這條艱巨的鐵路。但看來,華工對美國跨越大陸鐵路的貢獻被忽略了一百多年。

1869年5月10日,Union Pacific與Central Pacific終於在猶他州的Promontory Summit會合了,美國的跨越大陸鐵路終於完工了。但在那一張歷史性的兩邊會合的照片中,要找出一名華工也有困難。也不只在那一張照片中,華工被「過濾」掉了,當時華人的薪資也比白人的薪資少了30%到50% ,也缺乏同等的福利(如飲食)。而在一些文獻中,華工也都被忽略或輕視掉(稱為John Chinaman, 也有一名作者寫道…Charles Crocker and his Chinese “pets” were….)。即使在最終兩邊的鋪軌速度競賽中, Central Pacific以一天十哩的速度贏過了Union Pacific。但華人在美國的處境只有越來越困難。

1875年,美國通過法令禁止華人婦女的移民(Page Act)。1882年5月6日,美國總統(Chester A. Arthur)簽署了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而這些排華(及1924年的排日、排亞)都源於加州。諷刺的是,在鐵路開工的前一年(1862),當時的第八任加州州長李蘭‧史丹佛(Leland Stanford, 3/9/1824-6/21/1893)在他的就職演說中,就力倡排除亞裔人士(…..the settlement among us of an inferior race is to be discouraged, by every legitimate means. Asia, with her numberless millions, sends to our shores the dregs of her population…..) 。這史丹佛是Central Pacific的四大巨頭(The Big Four)之一,也是總裁。被認為也是個強盜巨亨(robber baron)的他,靠占工人90%的華工成為巨富。他與他太太Jane Stanford後來也是史丹佛大學的創辦人。這源於他的獨子病逝於義大利。為了紀念他的獨子,他與他太太於1885年成立了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由於建造鐵路的華工於當年遭受到歧視,也被有意忽略,造成了在歷史文獻上有關華工的紀錄相當不足,過去的許多歷史學者也都不知道有華工的存在。這使得在紀念跨越大陸鐵路完工的百年紀念會上(1969年),原本要做簡短介紹華工貢獻的Philip Choy(of Chinese Historical Society of America)被由演講者名單中剔除掉了(Elena Shao: Remembering the Chinese railroad workers that built Stanford’s fortune, 5/23/2019)。但在最近歷史學者的研究下,尤其是史丹佛大學的「鐵路華工計劃」(Chinese Railroad Workers Project, CRRW)的研究,華工的貢獻才受到重視。在2019年5月的跨越大陸鐵路的完工150年紀念大會上,沒有一個講員不提及華工的貢獻(同上,及Gordon H. Chang: Remember the Chinese immigrants who built America’s first 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

當California Zephyr行經希也拉山脈時 ,一名在觀賞車做沿途廣播說明的義工(Amtrak的長途車時有義工做沿途景點的解說,有時是機車長親自做解說)也說明過去華工的受到忽略,但如今已漸漸的受到重視。這些死亡近一成(約1200人死亡)的華工,造就了李蘭‧史丹佛的財富,也間接建立了史丹佛大學。而跨越大陸鐵路的完工,也使美國東西兩岸的交通,由原來的六個月(陸路),六個禮拜(海陸),減成七天,而且便宜多了。這也造就了美國東西兩地的融合與統一,加速了美國文化的成為一體。這也說明了歷史的演變常常是由許多無名小卒,無心或有意的推動出來的,而不僅僅只是檯面人物的運籌帷幄,或一些割稻尾的人所跳出來邀名搶功而企圖改寫歷史的。

李堅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