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羅會議的回顧之三 開羅會議的檯面人物 ——- 東西及兩性的交會

參加開羅會議的主要人員除了羅斯福,邱吉爾,蔣介石,宋美齡外還有飛虎隊的陳納德將軍 (Claire Chennault, 9/16/1893-7/27/1958),史迪威,馬歇爾將軍,英國的蒙巴頓將軍 (Louis Mountbatten) 及羅斯福的特別助理霍普金斯 (Harry Hopkins)。邱吉爾希望蔣介石與宋美齡能去參觀金字塔 ( 意為不要參加會議 ) 所以他們能多討論歐洲戰場的策略,但沒成功。而在開會的第一天馬歇爾將軍就因蔣介石的無理要求軍援憤而離席。由於開羅會議的主要目的在提升中國的地位來鼓勵國民黨的抗日,因此要角為美國的羅斯福總統與中國的蔣介石與宋美齡。這三個人可說來自不同的世界。

羅斯福來自一個富裕的家庭,小時候每年都到歐洲度假 因此法文德文皆通。羅斯福於中學時住校讀書 (Groton School),深受教師強調社會服務理念的影響。哈佛大學畢業後當過紐約的州參議員,美國海軍副理,紐約州州長,最後於1933年選上美國總統。羅斯福成長於獨立已近兩百年並有悠久自由民主文化傳統的美國,本身學歷經歷俱佳而才能也優異。他將美國由經濟大蕭條中帶了出來。在三十年代及四十年代初的美國他不只是個很受歡迎愛戴的總統,也因二次大戰使他成為盟軍的最高領導人而躍成全球領袖。戰後的美國也成為超級強國。

相對之下蔣介石除了私塾及到日本讀東京振武學校外,沒有甚麼現代教育及高等教育可言。不用說沒有自由民主及人權的觀念,連現代政治及國際關係的運作也不了解。蔣介石成功的因素在於黑道 (青幫),敢殺及屠殺,並緊跟隨孫文自比為接班人,及與宋家的宋美齡結婚 –- 把金錢,權力及他所缺乏的對外關係聯結起來。說來是暴力,權力,金錢,及名望 (孫文) 的組合。 同國民黨的大多數高官一樣,蔣介石內鬥內行,外鬥外行。不但不會抗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後還沒有能力接收日軍控制的地區。還私下與日方聯繫希望日軍協助打中共來換取在中國的保護地位。蔣介石考慮了日本中國戰區最高領導人岡川寧次的建議要利用一百五十萬日軍來打中共但懼怕美國的反彈而做罷。到1947年時日軍都尚留在中國。當時的中國為甚麼除蔣介石外無第二人選?也許有才幹的都被他清算掉了,也許當時的中國社會及文化水平只能產生出這種人。不管理由如何,很難令人想像背景如此懸殊的蔣介石與羅斯福如何會談。這就是宋美齡的角色了。

宋美齡於1908-1917在美國接受中學及大學教育,主修英文及哲學。她的英文稍帶南方腔調,很容易為美國人接受。雖然在美國接受教育而也對西方的文化與政治能言善道,但原來很欣賞她的羅斯福夫人Eleanor後來覺得她對民主只會說不會做。日本侵華前後,宋美齡便常在美國的報章雜誌發表言論,強調中國為維護民主自由而抵抗日本,美國應支持並重視中國戰場而非歐洲戰場。加以當時的右翼雜誌《時代》發行人Henry Luce的大力支持,使蔣宋上了三次《時代》雜誌封面人物。海明威稱宋美齡為「中國的皇后」是低估了她的野心。1942年10月羅斯福派1940年與他競選總統大選失利而想再於1944年爭取共和黨提名的前總統候選人威爾基 (Wendell Willkie, 2/18/1892-10/8/1944) 到重慶做親善訪問。據同行的《展望》雜誌 (Look) 發行人高爾士 (Gardner Cowles) 的回憶錄表示,宋美齡 (時年45) 於接待會當晚引誘威爾基而有了一夜情。威爾基答應要帶宋美齡回美國。高爾士勸已婚的威爾基說那將是政治自殺而改變了威爾基的想法。由於隔天一早威爾基有個演講所以他託高爾士去向宋美齡解釋威爾基不能帶她回美國。暴怒的宋美齡用指甲抓傷了高爾士的兩邊面頰。兩個月後宋美齡到美國做了一個旋風訪問,也成第二個到參眾兩院做演講的女姓。她在白宮本要住三天,卻延長成惹人煩的12 天。羅斯福總統一開始就提防她但羅斯福夫人卻因同是第一夫人而認為應共同為人權及民主努力而欣賞她。後來羅斯福夫人覺得宋美齡言行不一而也由賽珍珠口中了解中國不是宋美齡所講的那樣。賽珍珠說很多中國人不喜歡她的奢華像個皇后,她推的「新生活運動」也很失敗。在那次於美國東西兩岸演說遊說的過程中,宋美齡也於她下榻的紐約Waldorf-Astoria旅館 (她包下整層樓) 邀宴高爾士私下會餐。宋美齡向高爾士表示他應不計一切花費支持威爾基贏得1944年的總統候選人提名,一切費用她會承擔。高爾士推測錢會由放在美國銀行的美國對華貸款而來。宋美齡說如果威爾基選上了則我們兩個將會統治全世界。高爾基會統治西方世界而我會統治東方世界。高爾士覺得那種想法是瘋狂 (crazy), 但他也知道宋美齡意要他將威爾基轉達她的想法。那年年底宋美齡到埃及參加開羅會議。1944年威爾基沒得到共和黨的提名而也於事後因心臟病發作而去世。

知道宋美齡要去參加開羅會議的Eleanor要求她先生羅斯福總統帶她去開羅所以她能與宋美齡再見面,羅斯福拒絕了。邱吉爾的女兒Sarah也去了但只是隨行,沒參加會議。由於蔣介石不會英文所以宋美齡不但做「翻譯」,也常主導,並常不請自來。在那個本應全是男人的戰爭及政治的會議中,宋美齡不斷的抽英國菸,穿黑色絲緞長裙。而在那個不是迷你裙的年代將裙叉開到大腿,時而故意顯露引來騷動。當時邱吉爾的一個助理對宋美齡的印象是她在搞性與政治。

開羅會議當然不是東西與兩性的第一次交會,但一個戰敗而不知檢討卻只會怪人的國民黨卻反而引來美國的關注而有了開羅會議。乞食下大願的蔣宋野心加上宋美齡的手腕及英美對東亞情勢的不了解多少反映在最後的新聞公報上。

李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