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二十世紀初的歐洲地圖,我們看到一個統一的義大利與德國帝國,但我們也看到即將消失的兩大帝國:奧匈帝國與奧圖曼帝國。介於奧匈帝國與奧圖曼帝國之間就是那個民族複雜而被稱為歐洲火藥庫的巴爾幹半島。第一次大戰前後民族國家建國運動方興未艾而於戰後這兩大帝國也就此消失了。除此之外日耳曼帝國與沙俄也於戰後廢除帝制並失去大片領土。
德國的統一(1871)對歐洲的局勢有決定性的影響。德意志這個新興民族急於擴張而自然衝擊到了歐洲的原有秩序。除此之外義大利也有擴張的野心,而泛斯拉夫民族主義也於巴爾幹半島發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巴爾幹半島就已發生了三場大大小小的戰爭,促成一些國家的獨立而削弱了奧圖曼帝國的版圖。在此前後歐洲各列強除了積極向外擴張外,彼此之間也都有併吞弱國領土的密約。當奧匈帝國正式宣布併吞他原本就已占領的Bosnia (波斯尼亞) 與Herzegovina ( 兩個原本都是奧圖曼帝國的領土 ) 後引來了泛斯拉夫民族的不滿而有1914年6月28日Gavrilo Princip (7/25/1894 – 4/28/1918, 屬塞爾維亞民族主義Black Hand的成員) 於Sarajevo 刺殺奧匈帝國皇太子費迪南大公爵 (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12/18/1863 – 6/28/1914) 的事件而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在參戰之前本稱此為歐洲戰爭 ( European War )。日本則以牽制德國海軍做為與英國的交換條件而占領青島及德國領下的太平洋群島。第一次世界大戰動員了七千萬軍人,死了一兩千萬人 (說法不一 )。除了奧匈帝國與奧圖曼帝國的垮臺消失外,沙俄及日耳曼帝國也都因參戰而引起了國內的革命。沙俄因布爾雪維克的革命奪權成功而消失,而俄國也因戰爭失去一大部分的東歐領土。日耳曼帝國也於戰爭末期因國內的革命而逼使威廉二世遜位。凡爾賽會議後德國被逼簽署鉅額的賠償及割讓四分之一的領土。威廉二世遜位後德國建立威瑪共和 (Weimar Republic, 1919-1933) 直至納粹德國的上台。戰後的東歐也出現了許多新國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歐洲大家都對國際現況不滿,也因此許多人於戰爭發生時認為這個戰爭會解決一切紛爭 (The war to end all wars)。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鉅額賠償及領土的分割與私相授受只引來了更大的問題吧了。日本的接收原德國租界地的青島引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 日)。戰後的德國因屈辱而引來納粹德國的上台。義大利雖說是戰勝國但覺得分贓不公也引來了法西斯的上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所帶動的是更亢進的民族主義。除了舊有帝國主義思想的領土擴張外,主張歷史及民族的故土應予收回 ( irredentism, 如目前俄國對克里米亞及烏克蘭東部的立場,或中國對台灣的態度 ) 及收復失土 ( revanchism ) 的呼聲甚囂塵上。 這種情結尤以失去四分之一領土的德國最為強烈。亞洲的日本則以東亞新秩序 ( 後稱為大東亞共榮圈 ) 為理由進軍中國及東南亞。而在二次大戰之前民族主義的思潮也衝擊了亞洲。中國有了五四運動,韓國有獨立運動,台灣也開始有反日本殖民的民族運動。二次大戰前也是優生學 ( eugenics ) 極盛的年代,民族主義也演變成種族主義。在這種背景下爆發的二次大戰便成腥風血雨。二次世界大戰共有30國參戰,而演變成全面戰爭 (平民也逃不掉)。共死了兩千四百萬軍人及五千萬平民。二次大戰結束後德國再度失去四分之一的領土而本身也被分裂成為東西德。日本則失去庫頁島 (Sakhalin) 的南部,台灣,韓國及於中國及東南亞的占領區。由於在二次大戰期間歐洲列強在亞洲的殖民政權敗於日本,戰後的亞洲也看到許多東南亞國家的相繼獨立。在歐洲,戰後的民族主義餘波盪漾。1990年德國統一,1991年蘇聯解體而境內的各民族相繼獨立建國,巴爾幹半島的建國則由1990年代一直進行到本世紀初。
現代的文明起源於歐洲,但因歐洲各國權力平衡問題及世仇而引起的兩次世界大戰卻也使人看出民族主義的醜陋面及現代文明的野蠻面。歐洲的民族問題多少定調了些,但即使在自由民主的國度裏,民族問題仍然持續延燒。比利時北邊的Flemish (講荷蘭話) 與南邊的Walloon (講法語) 問題持續,而蘇格蘭將於今年 (2014) 的9月18日進行公民投票,決定是否要獨立建國。但問題更大的可能是二次大戰後移民到歐洲的近東及北非人 (回教徒)。歐洲人的民族觀念有異於新世界 (美洲) 的觀念。歐洲人各有各的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來形成他們的民族觀念。新世界的人則有其移民歷史而不論人的來源地都可用認同及法律上的規範來界定民族。歐洲人得須一段時間來調整這個觀念。除此之外,歐洲人也嘗試以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其不必要的對立。1951年建立了ECSC (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其後於1958年演變成歐洲共同市場( EEC,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最後於1993年成立歐盟 (European Union)。歐盟有其成功的一面,但2008年金融風暴後,希臘開始翻德國的納粹歷史舊帳。可見歐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西風東漸後,民族主義的浪潮也衝擊到了亞洲各國。許多國家都於二次大戰後脫離殖民統治而獨立了。但仍有許多民族問題有待解決。問題最大的無疑是「中華民族」的中國。
李堅
Filed under: Culture, Politics | Tagged: irrendentism, revanchism, 收復失土, 歐洲民族問題, 中華民族 | Leave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