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食。贖罪。抗議。行動 — 聖雄甘地與人格者林義雄

禁食在歷史上是宗教的修行法則之一。聖經雖然沒有特別提到禁食的必要,但卻也提及禁食在修行上的幫助。有些基督徒也認為耶穌與摩西四十天的禁食是一個修行的典範而認為修行者應不定期的採取禁食以贖罪,祈禱,讚美上帝。除卻基督教外,印度教與佛教也都有禁食的修行方式。印度教徒在特殊的日子,如滿月或節日採取禁食以表示對這俗世的拋棄而著重於精神上的層面,但也強調禁食對養生的重要。佛教徒也有南傳佛教出家人的過午不食。密宗修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短期閉關 (稱為 Nyung Nay) 也有一天禁食 (過午不食),一天絕食 ( 連水都不喝 ),而連續下去幾個單元的修行方法。回教徒也有齋戒 ( Ramadan),是個重要的節日。宗教禁食的重點都在贖罪思過,洗滌心靈,提高精神層面。

但禁食在進入了二十世紀後開始有了社會上及政治上的意義。最具代表的可能就是甘地了 (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10/2/1869 – 1/30/1948)。甘地於年輕時 (1893 – 1914) 在南非當律師,積極的介入民權運動而於1914年被南非的印度人尊稱為聖雄 ( Mahatma, 梵語,意為尊貴,高尚靈魂) 。甘地於1915年回到印度。他組織農民及市民階級向英國殖民者進行抗稅,反歧視,並爭取自治獨立。甘地一生禁食很多次,有記錄的就約有三十次。他禁食的理由從贖罪,洗滌靈魂,抗議工人的待遇不公,社會的動亂,監獄的待遇到種姓制度等等不一而足。1943年一個英國記者訪問甘地時,甘地就說他禁食的原因有三個。第一是贖罪。第二是他認為禁食是一種行動,一種非暴力的抗爭。第三則是抗議。甘地深知印度人對他的尊敬,他們不願看到一個聖雄因禁食而受難,或可能死亡。這也給當時的英國殖民政府莫大的壓力。甘地最後領導印度走上了獨立之路,但他無法阻止回教徒的要求分治。1947年8月英國同意印度獨立但也將印度瓜分為印度及巴基斯坦 ( 當時的孟加拉稱為東巴基斯坦 )。印度的瓜分引發人民的流離失所及難民潮。1948年1月12 日,78歲的甘地進行了他一生最後一次的禁食,希望宗教和解,並希望印度能補償巴基斯坦的損失。有些印度人認為甘地對巴基斯坦讓步太多。1948年1月30日他被一個印度民族主義人士在近距離內開槍打死。

甘地的禁食牽涉到宗教,社會及政治的層面。但於1981 年的北愛爾蘭發生了一起純粹是政治因數而禁食致死的案件。北愛爾蘭共和軍的 Bobby Sands ( Robert Gerard “Bobby” Sands, 3/9/1954-5/5/1981) 因軍火案入獄。從1972年開始英國與北愛爾蘭的共和軍本有個協議 ( Special Category Status) -– 他們視入獄的北愛爾蘭共和軍為戰俘,而非罪犯。但當英國政府於1981年取消這種待遇時,Bobby Sands 與其他九名共和軍人員於監獄內展開禁食抗議。從1981年3月1 日開始禁食的 Bobby Sands 於拖了66天後死於1981年5月5日。這事件引起了全球的關注與對鐵娘子柴契爾 ( Margaret Thatcher, 10/13/1925 – 4/18/2013 ) 主政下的英國的抗議。事件後北愛共和軍勢力增加,但也加深了天主教與新教徒的對峙與抗爭。

2014年4月22日,林義雄開始進行他呼籲停建核四的禁食活動。據聞他本是要提前禁食的但遇到太陽花學運而延後到4月22 日。林義雄選擇在地球日這天開始,地點則是1980年2月28日他母親及雙胞胎女兒受害的地點,訴求是停建那個危險,耗費龐大,不需要而人民又不支持的核四。林義雄不會不知道馬江金集團的冷血,奸詐及悍拒民意。他們不會是林義雄的訴求對象。年輕時就引用羅素「我隱隱地看到一個充滿喜樂的世界,在那裏心靈得以擴展,希望無窮」的林義雄是個理想性很高的人而也被台灣人尊為人格者。他曾說政治犯都對家人有愧疚,因為家人因政治犯受難而跟者受難。以林義雄來說,他的母親及雙胞胎之慘死更令他難以忘懷。選擇在義光教會多少有贖罪的意味。選擇在地球日以反核為的是給未來的台灣子孫一個清靜安全的家園及乾淨的政治。林義雄也明示「如果我有不辛,請親友了解,是他們殺害了我」。我們也知道「他們」也殺害了林義雄的母親及雙胞胎女兒,「他們」也把當時人不在高雄的林義雄用高雄事件判刑。林義雄已開始禁食了,跡象顯示他的心情是平靜的。

林義雄禁食一事在台灣是未演先轟動。這事對反核及其他社會政治問題的影響大家都相當關注。其影響力是可預見的,但更難以預料的是動態的發展。2010年12月18日突尼西亞一個小販在官署前的自焚引發了阿拉伯世界的民主浪潮 –- 阿拉伯之春。而就在台灣的2014年3月18日,有誰能料到張慶忠的三十秒強度過服貿會引發台灣史上最大的學運而帶動了整群新世代年輕學子的介入社會政治運動。林義雄的禁食有宗教性,行動性與抗議性。性質與甘地的禁食是類似的但有異於Bobby Sands的強烈政治訴求。林義雄是不願見台灣有動亂的,但在對抗專制政權的道路上,林義雄已選擇了他的戰場。人格者以禁食的方式,選一個非關藍綠但關切到台灣社會的安全、和平與清廉政治的核四續建問題來觸化整個台灣社會的和解、共存與進步。

註: 本文原寫於 04/22/2014 林義雄開始禁食那天. 今天 (04/30/2014)欣聞他已停止禁食並宣言將繼續為台灣的民主與主權繼續奮鬥。

李堅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