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兩場海戰的聯想之三 三百多年前的澎湖海戰 —–由施琅談到鄭成功

在西班牙無敵艦隊與英國的海戰後近一百年的東方,也發生了一場無論在人員上及船隻數量上都相當的澎湖海戰(7/10/1683-7/16/1683)。而這場海戰也深深的影響了東亞的局勢。但兩者在本質上卻有極大的差異。

澎湖海戰的雙方是施琅領軍下的清軍,與劉國軒領軍下的鄭氏東寧王國。有關船隻數量、火力、及人員,史書有些出入。但以綜合來看(李其霖:鄭、清澎湖海戰的戰術與戰略),鄭軍有225艘船(一說40-50艘船),清軍有236艘船。清軍大都為新船,鄭軍則為舊船,許多還是商船改裝而成。總兵力(兵員加水手)則清軍為24,000,鄭軍為20,000 (Wiki)。當時的火力據史書來看是沿明末的水準,料不會比西方無敵艦隊海戰中來的先進與強大。若沒有一些「清國奴」漢人的「幫忙」,源於東北的滿人可是對海洋一點餘力也沒有。這一海戰只打了一個禮拜(7/10/1683-7/16/1683),結果是鄭軍大敗,東寧國投降。鄭軍死了14,000人,清軍死了329人。本不要台灣的清廷因施琅的「恭陳台灣棄留疏」而決定將台灣併入版圖。而也從此改變了東亞的情勢。

當年英吉利海峽的戰役有明顯的宗教取向(西班牙及教皇的天主教vs 英國的新教運動)。雖然看來是兩個封建主之間的對抗(菲利浦二世vs 伊麗莎白一世),但顯然含有萌芽的民族主義。而海權的爭奪與海外殖民地利益的衝突也是一大考慮。這些都是當年英吉利海峽無敵艦隊海戰的原因與本質。

鄭、清海戰可沒有宗教上的因素。施琅固然猛力吹喧媽祖庇佑清軍戰勝(《天妃顯聖錄》),而康熙帝也因而加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但雙方可沒有宗教上的差異與對立問題。澎湖海戰也談不上有民族/族群上的對立與差異,雙方都是漢人。一邊是新當「清國奴」的施琅,一邊是以明朝遺臣自居的鄭氏王朝。商業及經濟上的利益衝突是有的。鄭氏王朝主要靠的是掌控中國東南沿海及東南亞的貿易以養軍,清廷也因而實施遷界令以打壓鄭家的貿易。但可能還有一個東西兩場海戰相當有異的一個本質:公報私仇,假公濟私。

當年施琅在鄭成功之下因為犯了嚴重的錯誤(殺了得罪他,但鄭成功下令不能殺的曾德),而遭鄭成功下令誅全家(施琅逃了,但誅及父兄)。施琅為此對鄭家甚為仇恨,因而力主攻台。澎湖海戰時施琅已62歲,真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但打敗鄭軍而力主佔台的施琅卻也因而為家族帶來暴利。不只封官任爵,台澎大片土地也都歸屬施家。當時在台灣南部就有3000甲土地在所謂的「施侯租」之名下(台灣大百科全書),直至日治時期才以這些人住在北京但領鉅額租稅而將之廢除掉。此外,施琅也霸佔鄭家在台事業,侵吞貢銀,但康熙皆免其罪,因「念其勞,免之」。證據也顯示,施琅在台經營以鞏固施家在台灣的勢力為主(Wiki)。

施琅看來是一個不知忠誠為何物的人物,但這種人物翻開漢人的歷史來看是比比皆是。施琅當年是鄭芝龍手下的頭號猛將。鄭芝龍降清後他本跟著鄭芝龍降清,但後來又改變主意加入鄭成功的一邊。在鄭成功誅殺其父兄後又降清。同樣是降清的鄭芝龍與施琅,一個是失敗了,最後全家遭誅;一個是成功了,家世從此榮華富貴(在此的「成功」只依世俗的定義)。原因何在?原因只有一個:鄭芝龍是鄭成功的父親。若鄭成功也隨鄭芝龍降清,則可預期的是鄭家將會榮華富貴,而非施家。

鄭成功在那個時代算是一個奇特的人物。他以一個外人的身分領導「反清復明」,說來相當特殊。說他是外人是因為他與當時的漢人社會與文化有相當不同的地方。他生於日本,直到七歲時才與母親田川松到泉州與鄭家團圓。弟弟田川七左衛門則留在日本。鄭成功是受日本武士訓練長大的(見史學家歐陽泰Tonio Andrade的著作),這多少反應在他嚴格的紀律與嚴苛的待人處事。鄭成功的忠貞是不容置疑的。而也因為這種忠貞使他不願降清,即使其父親與兄弟被清廷當人質而最後被處刑也在所不惜。與鄭成功甚親的田川松也一樣,她並沒追隨鄭芝龍降清而留在福建。而當1647年清軍攻入廈門後,田川松自縊而死。而就嚴苛而言,鄭成功對屬下的嚴苛紀律是有名的。而這種嚴苛也包括對自己親人。當他聽聞自己的初生孫子原來是鄭經與四弟乳母私通的結果後,怒不可遏而派人去殺鄭經、乳母、孫子、及鄭經的母親(也是鄭成功的太太)­,因為她教導無方。屬下不敢執行命令,最後因為鄭成功的暴斃而使鄭經等人存活了下來。

鄭軍紀律的嚴格使與鄭軍在第一次交手的荷軍首次嚐到了滋味。當時的荷軍以他們過去與漢人來往的經驗,尤其是1652年的郭懷一起義經驗,本不把鄭軍看在眼裡,但很快就體會到鄭軍與他們過去所接觸的漢人團體與軍隊大不相同,有紀律也有戰鬥力。攻下台灣後的鄭成功也派人(一名義大利人 Vittorio Riccio)到馬尼拉要西班牙人進貢,否則要攻打馬尼拉。西班牙人也因而加強馬尼拉的防衛,以至於後來沒餘力去治理民答那峨。

難得的是鄭成功至今仍是台灣、日本、與中國都各自推崇的人物。理由當然各有不同。但他到底是一個相當特殊的人物,不能說是傳統的漢人,也不是日本人,頂多說他是一個漢化的日本人(武士)。鄭成功雖然特異,但鼓動他攻荷的何斌(見下文)則多少代表了漢文化中相當普遍的投機份子之一例。

李堅

鄭成功,英雄或海賊 — 又是那一個民族的英雄

鄭成功無疑是東亞地區的一個傳奇人物。台灣,中國,及日本都視他為英雄。荷蘭人與西班牙人也都敬他三分。鄭成功時代的 17 世紀是歐洲人海外探險及經商的年代,而東海及南海也充滿了歐洲、日本及漢人的海上探險家,海盜與商人,船隻絡繹不絕。鄭森 (鄭成功的本名) 的故事就在那個背景下產生。

鄭成功 (08/27/1624 – 06/23/1662) 生於日本長崎平戶市。母親田川松扶養他到七歲時才由其父鄭芝龍帶回泉州。1644 年清軍攻入北京,明崇禎皇帝自縊而死。1645 年與鄭成功關係良好的田川松來到泉州與鄭家團圓,但鄭成功的弟弟田川七左衛門則留在日本。1646 年11 月16 日鄭芝龍不顧家人反對降清,田川松沒跟隨她先生降清。隔年清軍攻入廈門,田川松自縊而死。

鄭芝龍於降清前周轉於明朝,日本,荷蘭,葡萄牙及西班牙的商人及海盜中而成一方之霸。並受洗為天主教徒而名為 Nicolas。在當時以銀兩為貨幣單位的年代,鄭芝龍的貿易總額高達一年十萬銀兩 (tael),約4.5 頓。鄭成功繼承了其父的海盜集團事業而得以養大軍與清軍對抗。加以清軍當時還忙於控制各地,尤其是西南區的抵抗,無法專注於鄭成功。使鄭成功得以廈門及金門為基地來建立他的龐大軍隊。1659 年鄭成功率領17 萬人員及三千艘船隻攻打金陵企圖重建大明王朝但功敗垂成。攻打金陵失利後鄭成攻重整剩餘的兩萬五千人及剩下的八百艘船隻決意要攻打荷蘭人控制下的台灣以建立他的海外基地。這一攻荷之役被時代雜誌列為有史以來第五大的海盜集團掠奪事件。鄭芝龍則因無法說服鄭成功降清而於1655 年如獄,而後被處死。

1661 年鄭成功的部隊登陸鹿耳門。當時的荷蘭駐台總督揆一 (Frederik Coyett, 1618-1687) 除了防衛尚未被攻下的熱蘭遮城 (Fort Zeelandia) 外也請求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 (今雅加達)的 總部派兵支援。無奈當時的巴達維亞並沒將此事看的嚴重。當時一些荷軍只對攻打葡萄牙占領下的澳門有興趣,而一些應幫忙台灣的荷軍也不認真的幫忙揆一。圍城一段時間後,荷蘭駐台官兵士氣低落。士氣也並不高的鄭成功部隊也於城堡前將荷軍俘虜殘忍的處死以求「殺雞教猴」的作用。而在圍城期間鄭成功也殺了荷蘭傳教士 Antonius Hambroek (1606-1661),並於事後納他的女兒為妾。其後鄭成功也接受一些荷蘭叛軍的建議該如何攻城,尤其是軍曹 Hans Jurgen Radis 的建議。最後在圍城九月後,荷軍於1662 年2 月1 日投降。在這 01/05/1662 到01/02/1662 長達九月圍城結束後所簽的18 條簡單條約上,鄭成功用的名字是 Lord Teibingh Tsiante Teysiancon Koxin。推測是「大明 Tsiante (?) 鄭成功國姓爺」。鄭成功之驅逐荷蘭人以據台也從此將中原的動亂引入了台灣。

統派人士視鄭成功為民族英雄,他們指的當然是那一個不存在的「中華民族」的英雄。在中國近代史上中國只有被西方列強挨打的分而從來就沒有成功的抵抗過西方列強。但他們終於找到了這個 17 世紀的海盜集團頭目而奉之為民族英雄。一些統派人士更說由典籍中顯示鄭成功的部隊不是閩南而已,而是中國各地人士都有,是一個中國部隊而非閩南部隊而已。他們忽略了這個「反清復明」的領袖於那一段時間搜刮掠奪華南沿海地區而造成無數人的傷亡。一說漳州一區就死了七十三萬人。這些華南沿海的人當然都是漢人,而非滿人。這些統派人士也避談鄭成功剛愎暴烈的性格。除卻他「大義滅親」鄭芝龍外,也傳說他是氣死的 (一說死於瘧疾)。他的兒子鄭經與乳母有染而鄭成功下令他的部屬除死鄭經,但屬下不從所以他活活氣死。

日本人喜歡鄭成功除了其母為日本人而他是在日本長大外,最重要的還是一個日本有名的劇作家近松門左衛門 (1653-1724, 原名杉森信盛) 於 1715 年發表的「國姓爺合戰」一劇而使鄭成功在日本成名。此劇把鄭成功攻打金陵一役改成為鄭成攻成功地攻下金陵,成為一個喜劇收場。

在台灣鄭成功以延平郡王的生分受到民間的祭拜,而也有人稱他為收復台灣的英雄。收復一詞顯然是誇張用語。明朝之前台灣是平埔族及山地人的家園,而因其位處要地,而也成了海盜及海外探險家的基地。台灣從來就不是明朝的領土何來收復一事。鄭成功之據台只不過把中原的動亂及惡質文化延燒到台灣罷了。台灣也從此與中國牽扯上了剪不斷理還亂的瓜葛關係。鄭成攻若沒有驅逐荷蘭人而佔據台灣,台灣可能還被荷蘭人佔據一段時間。而同印尼一樣,台灣也會隨著二次大戰的結束而獨立。就這一點來看,難怪「中華民族」主義者會視鄭成攻為「民族英雄」了。

李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