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的傳人之三 台商對中國的貢獻 —供奉統一?奉獻主權?

2010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早期消費能力比第三世界的窮國家如海地都不如的情況下,發展到今天的快速經濟成長而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過程與結果都令人瞠目結舌。中國的經濟發展是採用出口導向的方式,基本上是依循日本、台灣與南韓的模式。

改革前,中國的對外貿易都是透過香港的。開放後至今香港也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從1999年開始,美國才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國,香港第二。除了2013年那年香港再躍居第一,美國第二外,美國都一直維持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國。2015年,中國的出口國依序是美國,香港,日本,南韓。台灣則排在第十七。在李登輝及陳水扁時代,台灣在中國外銷排名上大都名列在八、九名左右。

在中國的進口方面,早期大都以日本與台灣為主,南韓與美國則分列三與四。2005年開始,南韓取代台灣成為中國的第二大進口國家。到2013年,南韓更取代日本成為中國最大的進口國家。2015年,中國進口國家的排序是南韓,日本,台灣,美國。

中國這種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對我們台灣人來說都是相當熟悉的。台灣在戰後是以貿易立國的。早期台灣外銷的主要市場是美國。在八十年代,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僅次於日本。那時的台灣常常上美國的媒體。美國一向是台灣的最大出口國。但從2001年開始,香港成為台灣的最大出口地區,美國退居第二,日本第三,中國第四。 2004年後,中國就成為台灣的最大出口國家。在進口方面,日本與美國向來是台灣的主要進口國家。從2006年起,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台灣第二大進口國。若以2014年前九個月的數據來看,中國將取代日本成為台灣最大的進口國。

以中國的眼光來看,台灣在中國的進口上佔有重要地位,但台灣在中國的出口則所佔的比例不高 (一般排在十幾名左右)。若以台灣的眼光來看,中國已成為台灣最大的進出口國家。雖然從2007年來,中國也都已成為日本與南韓的最大進出口國家。但總的來說台灣處於不利的地位。因為台灣的經濟體沒有日本與南韓來的大。而中國對台灣的併吞野心是大家都知道的事。而以2013年的資料來看,出口中國占台灣出口總值的26.77%,若含出口香港則占台灣出口總值的36.69%。這種對中國出口的依賴程度是相當驚人的。

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與模式由台灣、日本、南韓的角度來看固然一清二楚,但還有一點不同的地方,在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相當驚人。就這一點來說我們就不得不來看「同文同種」的台商所扮演的角色的了。

從中國開始對外開放以來,台商就前撲後進的湧進中國。即使在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時代及陳水扁執政時期,台商便已於中國造成相當大的經濟效應。在《台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1988-2008年》的一篇論文裏,政大的童振源與洪家科,就綜合公私團體的資料做為基礎來做推算。他們用到了經濟部投審會,行政院陸委會,及一些公私部門的估計。他們也考慮到台商常常經由第三地 (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及香港等) 轉投資的作法。他們計算的結論是,自1979年至2008年,累計台商在中國直接投資金額高達1222.85億美元,占同時期累計外商在中國直接投資金額的14.34%。台商名列中國第四大外資。但若加經由第三地的轉投資,則台商名列第二,僅次於香港。從1980年至2008年,累計台商在中國國際貿易的總額為一兆四千四百五十八億美元,占同時期中國國際貿易總額的9.89%。2008年底,台商在中國雇用的就業人口數為1443.41萬人,占同時期中國勞動人口數的1.86%。從1992年至2007年,台商在中國繳納的稅賦總額約為878億美元,占同時期中國財政稅收總額的2.69%。

在李登輝及陳水扁時期的半約束情況下,台商的西進都已如此。2008年馬英九上來後,台灣可說是對中國全面開放。台商人員的西進可能增加不大,但大量西進的可能就是台資了。真的是大水庫通小水庫了。從馬英九上任以來,台灣的上市公司就匯去中國345億美元,超過過去總匯款數( 1.96兆台幣) 的一半以上。在最高的2011年,一年就有1949億台幣匯去中國。2014年開始,金融界的匯款首次超過電子業的匯款,共達684億台幣。其中與馬英九有特殊關係的富邦金控的投資匯款占最大宗。富邦於2014年就投資中國的華一銀行271億台幣。在過去六年來,台灣的上市公司匯到中國共一點零八兆台幣,但匯回台灣的卻只有六四零億台幣,不到百分之六。(Taipei Times, 2015年4月6日)

台商對中國的經濟固然有所幫助,但台商對中國最大的「貢獻」將在於台灣主權的流失與自由民主的殆盡。商人也許在商言商,但純商業在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都不存在,更何況是在一個極權政體裏。中共極權政體用的是以政逼商,以商逼台就範。而在這種運作模式中,台商成為攻台的棋子。成者將享有有如施琅家族般的特權,敗者則將如鄭芝龍般的父子皆亡的下場。台商也許在商言商,但當他的對象是中共時,將會是一場個人,家族與國家生死存亡的賭博。

李堅